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廖尉伶
2017 年8 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目標: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職語文教學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責任,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挖掘語文課本中的現實意義,引導中職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課堂的深層含義,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糾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品德,養成良好的人格品德。
《齊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該寓言故事講述了齊國有個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回家都是吃飽喝足的樣子,妻子覺得很奇怪,詢問齊人跟什么人在一起喝酒吃飯。齊人騙妻子說都是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妻子把情況告訴了齊人的妾。可是,家里從來沒有有錢、有權、有勢的人來過,妻子暗暗地跟著他,看齊人到底去了哪里。第二天一早,妻子便悄悄地跟著齊人一起出門。妻子發現,丈夫走遍了整個都城,都沒有人跟他打招呼。最后,齊人走到東門城外的墳墓中間,向掃墓的人乞討剩下的酒菜。齊人覺得沒有吃飽,又四處尋找別的墳墓,到別的掃墓人處乞討。妻子才發現,丈夫說的跟有錢、有權、有勢的人一起吃飯,是每天向掃墓的人乞討。妻子回家后,把看到丈夫乞討的一切告訴了妾,還跟妾說:丈夫是我們一輩子依靠的人,卻沒想到在外面乞討,還騙我們說是跟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吃飯。于是兩人大罵、痛哭流涕,可是丈夫并不知道,回來后還得意揚揚地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風。
寓言講述了一個喜歡自吹自擂、虛榮、撒謊、懶惰的齊人,這樣的一個人,讓妻妾感到無比的羞愧。寓言諷刺了不顧禮義廉恥、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貴利達的人。
中職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具有個性和獨立的思考。語文教師利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對寓言進行講解,學生能夠簡單地理解寓言的含義,但是很難從寓言中汲取深刻的教訓,難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語文教師要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熟悉的資源,吸引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的深層含義。
寓言《齊人有一妻一妾》是發生在戰國時期齊國的故事,講述齊人為了在妻妾面前有面子,極盡所能地撒謊、吹牛,讓妻妾在家過著貧苦的日子,齊人簡直是一個厚顏無恥的人。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名人事例,結合寓言故事,更加清晰地闡述寓言中的諷刺意味,讓學生對寓言的諷刺意味理解得更加深刻。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與寓言故事中的齊人同處一個時期的名人,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寓言故事,講述吳起的真實故事。吳起是魯國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公元前412 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有一些懷疑吳起。吳起為了贏得魯穆公的信任,殺掉了妻子,以向魯穆公表示衷心,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大將軍。吳起貪圖榮華富貴,為了升官發財,將自己的妻子殺害。魯穆公后來還是懷疑吳起,吳起也被免了官職,投奔魏國。
語文教師向學生講述一個與寓言中齊人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講述其為了貪圖榮華富貴、升官發財而做出一些慘無人道的事情,讓學生從虛構的寓言故事中走出來,代入現實人物中。有了真實人物的真實故事,學生在聽覺上更加具有沖擊力,甚至激發起好奇心,繼而去查閱關于真實人物的故事,對真實人物卑鄙無恥的行為嗤之以鼻,產生厭惡,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厭惡齊人具有的卑鄙行為。
對比法是最具有沖擊性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知道好與不好之間的區別,能讓學生對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知更加深刻。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比教學法是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專注課堂,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還能讓學生分辨是非、認知正確與錯誤。
寓言故事中的齊人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是做人失敗的典型案例。寓言沒有講述齊人的最終結果,學生難以深刻地感受到齊人的卑鄙無恥會對他產生的不良后果。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真實人物的卑鄙無恥與正人君子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告訴學生正確的認知。
吳起為了取得魯穆公的信任,殺害了無辜的妻子,雖然暫時贏得了魯穆公的信任,獲得了大將軍的職位。但是,吳起的結局是不好的。吳起最終還是被魯穆公懷疑,被免了官職,還因為他的主公被殺,被迫投奔魏國。教師通過講述名人因為做出卑鄙無恥的事情,沒有善終,可引導學生明確卑鄙無恥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一個卑鄙無恥之徒,最終不會有好的結果,引導學生要從善,做好事。語文教師應通過講授正人君子的故事,告訴學生為人行善的好處。
語文教師可以講述與吳起同處戰國時期的正人君子鮑叔牙的故事。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買賣,可是管仲家里很窮,和鮑叔牙合伙做生意的本錢拿得比較少,到了分紅的時候,管仲卻想要多拿賺到的錢。鮑叔牙的手下都很不高興,還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不計較,反而心胸寬闊,還勸說手下:管仲不是貪婪,是他家里窮,我自愿給他的。鮑叔牙因為大度和寬容、不貪圖小便宜,后來和管仲成了生死之交。鮑叔牙最后在齊國稱相,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十幾代人得到封地。
通過對比教學,人品好壞高下立判,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品德敗壞的人與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對比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齊人有一妻一妾》中的諷刺意義,讓學生認知齊人的卑鄙行為是不可取的,進而教導學生要做一個勤奮、誠實、有責任、有擔當、不貪圖享樂的人。
引導中職學生領會寓言《齊人有一妻一妾》的現實諷刺意味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做一個喜歡自吹自擂、虛榮、撒謊、懶惰的人是不可取的。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是要學生付諸實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要做一個具有喜歡自吹自擂、虛榮、撒謊、懶惰等不良品行的人。因此,教師要巧妙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喜歡自吹自擂、虛榮、撒謊、懶惰的人,會對自己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例如,平時學習中,會有很多的學生不能認真按時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要么是抄襲同學作業,要么不能完成。這種行為其實是和齊人一樣的,既欺騙自己,也欺騙教師。齊人每天酒足飯飽,騙妻妾每天是和富貴人一起吃飯,事實上,齊人每天都在墳頭找人乞討。而作為學生,本職任務是好好學習,認真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當抄襲同學作業、不認真按時完成作業,不就是在欺騙自己和教師嗎?最后,考試成績會徹底暴露你平時的學習態度。畢業進入社會,你會發現曾經欺騙自己和教師的結果是,沒有掌握扎實的技能,在社會上很難謀得一份好的職業。
教師巧妙地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知道自己做作業和學習時不能跟齊人一樣自欺欺人,不能欺騙教師。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才是真正地幫助自己,才能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加扎實的技能。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人要做一個踏實的人,不能到處欺騙他人、欺騙自己。
生活是教學的最好案例,生活化教學也是最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地挖掘學生現實生活中與齊人類似的不良行為,在寓言教學課堂上與寓言教學的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寓言故事,在寓言故事學習中感悟人生真諦。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可讓學生認識到做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的重要性,利用語文課堂傳授學生為人的道理,進而讓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有高尚品德的人。
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關系到中職學生的未來,也關系到社會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語文教學作為中職階段基礎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職學校和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既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運用技巧和語文知識,還要利用語文課堂的深層次含義,讓學生領會課文中的內涵,掌握為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培養心智健全、道德高尚的技能型人才。在未來的教學中,中職學校和語文教師要積極響應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地融入德育,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培養優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