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冬娣
摘 要:擔任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多年來,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從未停止。從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致力于探求適合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教學模式,倡導有動力的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主張閱讀滲透生活,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最后,希望語文教師不斷提升自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存在問題;有動力閱讀;形式多樣;探究與創(chuàng)新
站在講臺前,看著眼前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我深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肩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職責,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他們叩開閱讀之門,領略文字的神奇魅力。
從教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鄉(xiāng)鎮(zhèn)擔任著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在語文教學這一塊,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特別是近幾年來,我親身經(jīng)歷了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轉變—完善。下面就我的一些經(jīng)驗談一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
一、當前鄉(xiāng)鎮(zhè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鄉(xiāng)鎮(zhèn)多年,在語文教學這一塊,我發(fā)現(xiàn)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仍是一大難題。在課堂上,很多教師走不出滿堂灌的誤區(qū),怕學生理解不了課文,要么逐句分析,要么圈出重點讓學生記憶。也有很多教師開始注重朗讀,課堂上有不同形式的朗讀,但這些朗讀不是學生自發(fā)性的,而是在教師的牽引下一步一步完成的,所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為了完成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而走過場,貌似讀得轟轟烈烈,事實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感覺到很累,學生也感覺到很累,這樣的課堂是毫無效果可言的。
前幾年,在我的語文課堂上,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一上課,就提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趕緊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相應的答案。要是學生找不出來,自己一心急,就替他們找出。有時,為了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匆匆忙忙讓學生讀完課文,自己寫出要記的知識點,讓他們抄起來。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閱讀沒有自己的思考,也沒有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沒有得到提高與拓展。我反思自己:這樣的課堂是沒有魅力可言的,甚至對學生來說,上我的課是一種負擔。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沒有看到靈動與激越,只有應付。那幾年,雖然學生的整體成績不錯,但我覺得自己的語文課堂是不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2013年,我有幸參加市里組織的“金種子”骨干教師培訓,聆聽了多位名師的課堂講座,幾位名師的精辟言論,尤其是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先生提出的:“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是學生讀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過程?!彼囊幌捈な幹业男撵`,讓我感覺如沐春風,我不住地反思,最后決定借鑒洋思、東廬、昌樂等中學的教學模式,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實踐、摸索。在這樣的機遇下,我改變了教學的思路,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奔氉x這段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在實際教學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有動力的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只有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和合作對話等方式,學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他還指出,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因此,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這幾年,我們的課堂上有了一個新伙伴——導學案。導學案的出現(xiàn),解決了很多課堂上繁雜的問題,它做到了問題與習題的結合。學生能從導學案中了解到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并能提前去預習。課堂上,學生就能帶著相應問題主動去閱讀,在導學案的幫助下,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變得容易。這樣上起課來,就變得輕松多了。一節(jié)課下來,教室不再那么沉默,發(fā)言的同學變多了,終于看到了朝氣。但是一段時間過后,我又發(fā)現(xiàn),單單只用導學案的話,教師就沒有“秘密武器”可言了,學生會出現(xiàn)“審美疲勞”。于是,在很多必要的時候,我又加入了以往合適的教學思路,比如,默讀比拼、朗誦比試等,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大大提高了;還有,就是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方面,仍使用學生先自讀感悟,后發(fā)言反饋的習慣解決。這樣的課堂,學生越來越感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也顯而易見??吹綄W生身上那些可喜的變化,我體會到讓學生有動力地閱讀,對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確實是富有成效的。
(二)形式多樣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認為閱讀教學一定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求實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關于課文閱讀的方法,除了齊讀、自由讀、默讀、小組讀之外,還有一種學生更喜歡的方式,那就是師生合作讀,這種方式會讓學生感覺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學起來也特別有勁。一旦出現(xiàn)可以師生配合讀,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所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作‘活?!?/p>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致力于追求閱讀課堂教學的“活”,其實就是要跳出語文課堂固有的框架,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鄉(xiāng)鎮(zhèn)教學多年,我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要講授的有太多太多,包括字、詞、句、段、篇等,同時,我們還要顧及學生言行舉止、思想、興趣的引導。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內(nèi)涵豐富,千變?nèi)f化,在每一個階段,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特別是高年級階段,不但要做到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還要學會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既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又要讓這些模式切合學生的實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發(fā)揮好引路人的作用。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會嘗試放手,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先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記得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九課《老人與海鷗》時,我打破以往按課文順序學習的方式,從課文的兩幅插圖入手,先讓學生根據(jù)插圖概括內(nèi)容,接著讓他們自己決定對哪一幅圖的內(nèi)容感興趣,就先閱讀那一部分內(nèi)容。這下,同學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一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最后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他們決定從第二幅插圖的“海鷗送老人”入手,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誼。我讓他們選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這時,同學們有默讀的,有自由讀的,有幾個人一起讀的。很快,他們找到了海鷗對老人深厚情誼的句子,并在班上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至于第一幅插圖的內(nèi)容,有了后面內(nèi)容的感悟,同學們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了海鷗之所以對老人如親人般戀戀不舍,是因為老人多年來,堅持喂海鷗,把海鷗當自己的兒女對待……這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學得輕松而有趣,老師好像一個旁觀者,只是簡單提一提,同學們就理解了。
其實,不管是新穎的教學模式,還是實用的教學模式,我們都要用心,只要能讓課堂活起來,那些有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方法,就值得我們?nèi)ビ谩?/p>
(三)閱讀滲透生活,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蔽覀儸F(xiàn)在所教授的是語文S版這種教材,我從三年級一直教到六年級,發(fā)現(xiàn)這套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每個年級每個單元的編排用意很深,各有特色,循序漸進,囊括了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傳說、典故等有意義的文章,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深遠的作用。
幾年來,我在教學時都非常注重教材的梯度性,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分析理解文本。我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求知的光茫,看到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樂趣。其實,學生對語文的愛與惡,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牽引著學生的發(fā)展,不同的教學模式,會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會造就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人生。
我今年所教的是五年級,在教學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對語文的理解能力較為欠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成了我的首要任務。從他們平時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看,提高的空間很大。在講課時,我總會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閱讀訓練。對于課文中一些讓學生難以理解的句子或者段落,我經(jīng)常會結合與學生有關的經(jīng)驗和有趣的小故事,既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又讓他們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前不久的課堂上,我們剛好學習《凡卡》這一課。結合前幾年教學這一課的經(jīng)驗,我決定變換方式。先讓同學們默讀全文,找出凡卡回憶家鄉(xiāng)的“樂”和在城里所受“苦”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寫一寫,說一說:假如凡卡來到我們身邊,你會怎么說,怎么做?這下,同學們興趣來了,小組之間交流很熱烈,個個動筆寫,寫完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寫出了充滿溫情語句,有的同學直言批判了老板一家,有的同學恨不得把凡卡帶來自己家生活……
看看同學們說的、寫的,我覺得,他們的變化可真不小,閱讀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進步了,寫作熱情也增強了。由此,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閱讀教學真的脫離不了生活,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是在生活中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愛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就要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三、提升自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師必須使自己的教學引人入勝,他特別強調(diào):“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p>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提升自我,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探索適合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學模式。一個有魅力的老師,一定是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追求進步,致力于提升自己教學素養(yǎng)的老師,他對學生的熏陶也必定如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