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龍
【摘 要】 大數據,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具有數據類型多、數據價值高、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大數據,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特點,是對課堂教學的創新。文章以大數據對課堂教學支撐為研究對象,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其優勢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 大數據? 課堂教學? 支撐作用? 教學水平
引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下,大數據逐漸出現,為人們生活工作提供便利。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大數據,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教學資源支持,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大數據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現代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 分析學情,優化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的重要環節。以往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自身經驗,對當前學生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并因此設計教學活動。這種教學形式,過于主觀,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將大數據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績、日常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信息進行整合,根據大數據客觀、科學的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以總結性方式將學生情況以數據報表的方式呈現出來,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依據。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數據信息分析優勢,對學生成長背景、適應能力、自主學習意識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保證學情分析的有效性與科學性,為高效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網絡平臺進行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利用此實現對學生全面評價。網絡學習平臺具有課程管理、學習記錄跟蹤分析、班級和小組分組管理、課程資源拓展、教學評價等功能。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實現對學生全面評價,同時可以幫助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開展具有幫助作用。
2. 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共同成長
個性化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個性與實際需求,設計針對性教學活動,也就是因材施教。大數據的出現,為個性化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實現現代化教學。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也會采用個性化教學,但是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會根據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分層教學或者建立興趣小組。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為了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提高,教師可以將大數據應用在分層教學、興趣小組教學中,以此實現高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信息技術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以“一次函數”為例,學習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分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重難點內容。課前對教材內容全面分析,了解一次函數教學的目的,圍繞此設計教學目標,確定自主學習內容,為學生針對性學習提供便利。經分析,一次函數要求學生掌握一次函數概念、常值函數的概念,明確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為了讓學生在課前快速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了錄制軟件為學生錄制視頻,將一次函數探究過程,相關定義等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在課前分享給班級學生。其次,學生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了解教材中基礎知識,將自主學習中遇到問題記錄下來。再次,課堂合作學習。課堂上,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明確學生存在問題。經過討論后,發現學生對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正確的認識。為了深化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對此進行討論,如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有什么異同,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然后讓小組學生討論。最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教師補充。大數據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數學學習意識,實現個性化教學。
3. 培養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大數據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也會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教學水平。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大數據的應用,滿足教師職業成長需求,提升其專業素質。在大數據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并給予正確的指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學習網絡上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彌補自身教學中存在問題。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大數據的應用,從中學習專業知識,豐富文化結構,提高專業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大數據信息資源繁多的優勢,提升教學水平與專業能力,為教育事業改革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4. 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大數據具有非常豐富資源與數據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可以解決教材內容單一的問題,能夠拓展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有效性。大數據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目的,就是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數學教學中,靈活地應用這些資源,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
例如,學習《勾股定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收集與勾股定理有關的數學史。如大禹治水、《周髀算經》內容,然后學生了解勾股定理在我國歷史上的應用,并將古人對直角邊、斜邊的稱呼展示出來,使學生意識到鞏固定理在古代數學中的重要性,以此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背景下,課堂教學中展示大數據的優勢,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個性化教學制度,為有針對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此外,加強對大數據的運用,提升自身能力,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志杰.基于翻轉課堂的大數據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計算機,2019(31):61-64.
[2] 楊國會.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智慧課堂的應用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240.
[3] 周劍.基于大數據分析探索高效課堂深度教學——以一節小組合作試卷評析專題課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9(03):50-52.
[4] 蔡燕.淺談大數據分析的課堂教學設計[J].現代信息科技,2019(03):8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