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飛
【摘 要】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閱讀量,教師整合一組文章,或者多篇文章,組織學生一同閱讀,通過對比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手法、語言詞匯等,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近些年,群文閱讀得到了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高中教師開始關注群文閱讀。本文就以高中語文為例,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關鍵詞】 高中語文? 群文閱讀? 策略
引言
高中時期學生閱讀量需要進一步擴充,而群文閱讀是一種能夠有效擴充學生閱讀量,并快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閱讀需求,為學生合理組織閱讀素材,通過一組文章的對比閱讀和講解,提煉閱讀要點、寫作手法等,強化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體悟,使學生更加喜歡閱讀。
1. 確定閱讀主題,讓群文緊密聚合起來
聚集在一起的人或者物,被稱之為群。群文閱讀教學,就是選好幾篇文章,以一個主題為核心,教師對幾篇文章進行教學和講解。確定群文閱讀主題非常重要,一個明確的主題可以引領教師組織群文閱讀教學,也能夠幫助學生高效閱讀文章。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主題、綜合性學習內容等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主題為學生組織群文閱讀材料,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維度深入分析本文,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和效率。
比如:部編版高一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的單元主題為“青春的價值”,本單元包括5篇詩歌,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編制意圖,教師就可以以“青春的價值”作為群文閱讀主題,在教學中,提煉5篇詩歌的異同點,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詩歌創作特點,進行對比閱讀和講解分析,從而幫助學生體悟詩歌的魅力,在閱讀中感悟人生、思考未來。
比如:以《峨日朵雪峰之側》《致云雀》為例,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整體閱讀兩首詩歌,初步感受語言、意向上的不同,接著列出兩首作品的意向,各自分析作品本身的意象,并對比兩首詩的意象,找到其不同點;通過對比閱讀分析,體悟詩歌的主旨和特點。這樣不僅充分挖掘了教材內容,體現了教材編制意圖,也保障了群文閱讀教學實效。
2. 組織文章結構,讓群文有機組合起來
群文閱讀是一組文章組合在一起進行閱讀,這組文章不是隨便組合在一起的,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組織結構,文章選擇要合理、科學。高中語文教師選擇群文閱讀素材時,要注意每一篇文章之間的關聯,文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合理組合文章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語言文字,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
比如:以“一篇帶多篇”這種群文閱讀結構為例,是教師先組織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提煉其特點、發展理解模式,再應用這種模式或者結構理解其他文本。以“借物喻人”一組群文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先帶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發現“物之所以可以喻人,在于物和所喻之人有共通之處”,閱讀這篇文章基礎上再去閱讀其他文章,進而發現其他本文中的物與人的共通之處。《落花生》、《古井》、《梅花魂》、《白楊》這組文章都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閱讀這組文章就可以采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結構,教師先組織學生閱讀《落花生》,找出其中物的特點:味道美、價格低廉、可以榨油,果實埋在地下,其中“味道美、價值低廉、可以榨油”對應的是“有用”,“果實埋在地下”對應的是“默默無聞”,借由花生的這些特點,比喻了“做人就要像花生,做有用的人,要做踏實肯干、默默無聞的人。其中“有用、默默無聞”就是“花生”和“人”之間的共通點。在完成了這篇文章的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以這篇文章的結構為依托,再進行《古井》、《梅花魂》、《白楊》的閱讀,閱讀效率會大大提升。
3. 整體設計問題,讓群文橫向聯合起來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合理為學生設計問題,從整體上引領學生閱讀思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總結思想。群文閱讀就是將多篇文章看做一個整體,通過比較閱讀、遷移閱讀、沖突性問題設計等,橫向聯合多篇文章,從而培養學生的延伸、創意、評鑒能力。
比如:《致橡樹》、《雨巷》、《面朝大海,春暖換開》一組詩歌的群文閱讀為例,教師從詩歌意象切入,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閱讀中教師為了拓展學生思維,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抒情類的詩歌意象豐富,敘事類詩歌是否有意象?如果有,二者意象有什么差異?”通過這樣的整體問題設計,引領學生對不同類型的詩歌作品進行有效串聯,并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又如: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沉淪》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將這三篇文章進行組合?”從整體上引領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找到本文之間的共同點,為接下來的文本閱讀與中心內涵、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學習奠定基礎。
結束語
高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拓展學生閱讀量,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教材、學生興趣愛好,定期為學生組織群文閱讀活動,以此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郝玲君.“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實踐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46-47.
[2] 劉紅勤.高中語文課外群文閱讀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課程教育研究,2020(26):70-71.
[3] 張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有效路徑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