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瑞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應重視人文素養方面的滲透教育,改變以往知識講解的抽象和枯燥感覺,學生會更有興趣參與其中,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并且還會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受到熏陶,從而有助于全面增強教學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當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滲透,可以設置生活化模擬教學情景,還要注重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從而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人文素養? 培養? 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作用明顯。語文學科教學在本質上屬于人文素養構建的過程,人文素養是指學生的個性發展、潛能激發、價值體系,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通過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幫助初中生建立基本的價值觀和道德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挖掘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情況分析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做好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初中語文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人文特征,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時候,除了要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重視感受文學的獨特魅力,達到陶冶情操,增強人文素養的目標,這也是語文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代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的方向。
但是目前,初中生受到升學壓力和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一些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校對教師的考察主要以班級整體的成績作為標準,這也導致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初中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很多教師自身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鄉村教師整體學歷不高,掌握的人文素養相關知識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這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育。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教案內容反復使用,對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缺少足夠的了解,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缺少感染力,這也導致學生的培養效果不理想。
2. 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2.1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合理滲透人文素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長期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目前初中使用的語文教材沒有設置專門的語文素養培養內容,但許多文章的主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用顯著,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用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比如在講解《背影》課文時,作者講述的主要是自己去異地工作,父親送行的故事,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除對文章詞句的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父愛的偉大,使學生能夠理解自己的父親,努力學習,回報父親。初中語文的很多文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2.2設置模擬情景,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素養培養,單純地依靠灌輸式講解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讓學生樂于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手段的合理運用,圍繞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達到人文素養滲透的良好的效果,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生活中的事物總是能夠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會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的波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模擬情景,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這樣學生在情景中會獲得更大的啟發和靈感,實現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例如在《我愛這土地》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作者艾青創作了這篇深情的抒情詩,教師就可以運用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介紹相應的寫作背景,之后再讓學生朗讀這篇課文,可以聯系生活中想一想“嘶啞喉嚨”和“小鳥”的形象特征,想象課文中如何進行生動表達的,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注重朗讀方法和技巧的運用,要把握好朗讀語速、節奏、停頓和重音,反復的朗讀和品味,培養良好的語感,分析其中的寫作表現手法,從而進入到作者想要描述的情境中去,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通過一邊讀、一邊想象、一邊感受的形式,不斷升華內心情感,促進人文素養的培養。
2.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評價的內容過于單一,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一些教師希望采用明確的量化標準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語文不同于數學等學科,無法實現完整意義的量化和標準化,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人文素養等元素,教師應當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加入人文素養的相關內容,實現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全面開放。在進行人文素養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語文課堂表現,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估,也可以組織學生自我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合理。
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當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研究和挖掘,利用各種機會滲透人文素養的內容,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唐衛彬.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1):233.
[2] 黃學洪.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233-234.
[3] 宣凱祥.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43.
[4] 李艷.關于中學語文教育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