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經過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內憂外患,但卻仍然屹立不倒,繁榮至今,文化遺產豐富多樣的最大原因無疑就是人們所倡導并繁衍下來的家國情懷。人民內心所擁有的的極為強烈的家國情懷,使得人們擁有絕對的團結,對國家具有高度的認同感,對民族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家國情懷的培養也是不落下風,其包含的意義與新時期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不謀而合,因此對于家國情懷素養的落地培養也在不斷加深之中。
【關鍵詞】 初中歷史? 家國情懷素養? 滲透
引言
初中是培養一個學生三觀的極好的時機,故此,家國情懷的滲透教育也變得愈漸重要。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有許許多多鮮活的讓人敬佩的愛國事跡,從戚繼光抗倭到林則徐虎門銷煙,到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到后來艱苦卓絕的14年的抗戰征程,又到了中國自我解放的解放戰爭,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中,無非不在昭示著愛國主義這四個字,同時,家國情懷又是愛國主義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教育內容,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必須得到重視的。那么,又該如何讓家國情懷素質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得到落地式的滲透呢?
一、家國情懷素養的提煉
在初中歷史學科的教育過程中,如何在講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提煉升華到家國情懷的培養,并且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這無疑是重要且困難的。家國情懷這是歷史獨有的三個特征,同時也是學習歷史必須要了解的,二提煉出家國情懷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闡述。
(一)從家國情懷的含義來看
家國情懷,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感情,這是主觀意義上需要自身去構建,自身去感受的,外部因素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于家國情懷內涵的闡述,徐文秀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評論:“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而在本文中,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中所要滲透的家國情懷素養則是要學生們通過對歷史學科的進一步學習中,在理解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其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因此,在內涵上進行分析的話,對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必須注重中國文化,必須在從古至今所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來看,才能提煉其中的“家”“國”“人”。
(二)從初中歷史課程的特點來看
就今天來看,若想要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提煉出家國情懷素養的話,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萬萬不可以忽略的。而在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對于歷史學科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對其有著很大的期望。其中最重要的兩大特性,一位思想性,即為在唯物歷史觀的角度下闡述歷史的變化和發展,以及不斷給予同學們民族認同感,文化自信感;二是人文性,即為陶冶情操,重視三人合一思想的地位??偠灾诔踔袣v史課程的特點來看,要想提煉出家國情懷素養,要立足于優秀傳統,認同民族優秀傳統。
(三)從歷史教學的有用性來看
何為歷史?歷史教學的目的又是什么?這些疑問都是當初設置歷史學科的教學是所反復斟酌思考過的。實際上,歷史教學主要是為同學們介紹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事件,名人事跡,優秀傳統文化,朝代更替所遺留下來的治國方法等等;而同時,還要進一步升華,在歷史中學習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而家國情懷素養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要想得到傳播和培養,落實到學生中,就需要從歷史教學學科的特點出發,以技巧提煉家國情懷的內涵,傳遞到學生的認知里。
二、實現家國情懷素養的落地
現如今,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而歷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初中歷史教學中顯性與隱性的內容中都有許許多多可以提現家國情懷素養的點,那么,我們要怎么實現在學生中對家國情懷進行滲透式教育,又如何實現家國情懷素養的落地呢?以下幾方面可以作為參考方法。
(一)構建教學氛圍
在歷史事件中,充滿趣味性,故事性的歷史事件有很多,那么教師們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對于情節式的歷史事件,教師們可以采取看電影,組織相聲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多樣化教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歷史事件,落實知識點的學習,還可以在娛樂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文化精神,培養家國情懷素養,趣味實現。以《辛亥革命》為例,教師們可以在網上查閱有關于辛亥革命的系列電影,讓學生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在特定的情節上,在真實地體驗中,讓學生真正的去了解當時的國家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民族精神,體驗家國情懷。
(二)挖掘教材內容,深層次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無疑是教師講課和學生聽課的一大助手,而且,在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目標中,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在教材中拓展內容,讓學生在更為豐富的情境中了解知識,感悟民族精神,培養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也要充分利用學生階段性特點,在課堂中,讓學生明白,有國才有家,只有心中有國,并為之而奮斗,只有祖國昌盛,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才能夠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三、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使得家國情懷素養實現教育的落地而展開,文章在三方面講述了何為家國情懷,又介紹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對家國情懷素養的滲透式教育,這都需要我們去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課堂中有意識的去向學生灌輸,但也要在充滿趣聞性的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我體會,自我培養,一直與達到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 丁超.“激活”初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愛國情懷[J].新校園(中旬刊),2016(01).
[2] 謝菡.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
[3] 何勇.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會議[J].科學咨詢,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