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藝術歌曲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音樂的重要表現載體。藝術歌曲中包含了較多的演唱技巧,將其與高校聲樂教學相結合,能夠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并且在實際表現過程中,藝術性也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來。多元化演唱技巧,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背景以及歷史發展下,是具有差異性的,這導致形成了較多的流派與風格。這些演唱技術對于高校聲樂教學期間學生音樂素養以及聲樂技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東北地方戲是一種傳統的演唱形式,發展歷史悠久,將其引入高校聲樂教學當中,能夠有效彌補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聲樂教學 多元化 演唱技巧 東北地方戲
我國聲樂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同地區或者民族,演唱方式也各不相同。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聲樂學習是延續優秀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國聲樂藝術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較為顯著,在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音樂藝術逐漸形成,并且占據了重要地位。將多元化演唱技巧引入高校聲樂教學當中,能夠實現高校聲樂教學途徑的拓展,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印象。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將會降低多元化演唱技巧的應用價值。因此,本文筆者以東北地方戲為例,對高校聲樂教學中引入多元化演唱技巧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引入多元化演唱技巧的不足之處
(一)對多元化演唱技巧的理解較為欠缺
現階段,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較為嚴重,部分高校聲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也認為西方音樂適用性更強,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而教師將傳統演唱技巧加入教學當中,往往是為了體現西方藝術的色彩,將其作為聲樂教材的補充。在這樣的錯誤理念下,東北地方戲演唱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處境十分艱難。雖然部分院校開展了演唱技巧的培訓活動,但是卻很少傳授學生相關文化內涵的知識,教學形式趨于表面化,無法使學生充分理解東北地方戲。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高校對于傳統演唱技巧的定位不夠準確,過于追求教學效率,而忽略了歌曲多元化的演唱技巧。在這樣的情況下,歌曲的文學情感以及藝術美感大打折扣,從而導致高校聲樂教學與多元化演唱技巧的結合出現問題。
(二)對多元化演唱技巧的選擇不夠合理
經過我們的實際調查與分析可以了解到,雖然部分高校能夠積極地將多元化演唱技巧引入聲樂教學活動當中,但是演唱技巧選擇不合理的現象屢見不鮮。首先,在高校聲樂課堂中,傳統教學內容的選擇過于隨意,沒有注重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與連續性。而學生聲樂基礎以及表現能力各不相同,如果對演唱技巧選擇不合理的話,那么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從而降低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加深學生對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的理解,就應對學生文化基礎進行加強。如果高校沒有將相關基礎內容加入聲樂教學體系當中,就有可能制約聲樂教學多元化演唱技巧的教學。其次,高校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加入大部分的西方演唱技巧,而忽視了傳統演唱技巧的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的引入也將受到限制,從而導致高校聲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1]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多元化演唱技巧引入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東北地方戲中蘊含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現代詩詞、古典詩詞以及一些經典片段等等,文學性特點較強,一些歌詞來源于名著當中。因此,高校聲樂教師在傳授學生演唱技巧的時候,不僅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表現能力,還應讓學生體會到作曲人創作期間的情緒,以及作品的背景。只有學生在對這些內容深入理解后,才能夠將自身的情感代入到其中,完成歌曲的演唱,也實現了對藝術作品更加完整的詮釋。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這樣才能將歌曲與文學情懷相結合,以聲樂的形式深刻演繹。[2]由此可見,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將多元化演唱技巧引入聲樂教學活動當中,不僅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其中,還有利于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以及學生傳統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對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進行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功底,與此同時,還應具有較為全面的音樂素質。在實際演唱期間,教師還可以讓部分學生進行伴奏,從而對學生之間演唱的默契能力進行培養,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演唱感染力與表現力的提升。將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引入高校聲樂教學當中,演唱者需要對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并且在不同環境下,演唱形式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演唱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自身情緒以及聲調等因素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還應與伴奏者進行不斷的磨合,促進歌曲演唱契合度的提升。由此可見,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元化演唱技巧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聲樂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從而保障高校聲樂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率。[3]
三、多元化演唱技巧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對多元化演唱技巧的價值具有正確認識
現階段,高校聲樂教學在引入多元化演唱技巧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以及不足之處。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多元化演唱技巧價值的認識,并且提高東北地方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利用率,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演唱技巧的重要性。在高校聲樂教學體系當中,多元化演唱技巧形式也是比較多的,一般具有結構簡單、旋律明快的特點,其藝術性與技術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其中,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具有密切聯系。由此可見,演唱技巧的學習對于民族文化的弘揚以及中華文明的傳承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高校是文化教育的集中地,肩負著弘揚與傳承中華文化這一重要義務,如果能夠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那么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也將進一步弘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目標,并且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并且將其加入自己的演唱技巧當中,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二)對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
在開展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活動期間,高校應正視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具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創新與完善。首先,高校應在開展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的基礎上對自身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在聲樂教學當中,不僅需要包含理論知識以及美學知識,還應具有一些演唱技巧以及文學文化等方面的元素,從而實現多層次的教學,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課程設置的隨意性,使學生加深對東北地方戲的理解,體會到該演唱技巧的魅力,更加深刻地對其進行表達。其次,高校應適當增加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比例,不僅要將多元化演唱技術作為教材教學內容的補充,還要加強其重視程度,增設一些演唱表演等相關實踐性專業教學課程。這樣不僅有利于加強傳統演唱,充分發揮其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作用,還能夠為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4]
(三)對多元化演唱技巧進行深度挖掘
要想促進高校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相關院校與教師應深度挖掘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資源,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有較高的演唱水平,還應對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校應在多元化演唱技巧教學的基礎上,對更多的優秀師資力量進行培養,從而保障高校聲樂教學事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應對高校可持續發展教學體系進行構建,對其后備師資力量的培養工作進行加強。在實際工作期間,高校可以組織任課教師,開展多元化演唱技巧備課工作相關會議,讓聲樂教師在會議中互相交流與溝通,并且以小組的形式對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進行深度挖掘。這樣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共同進步,從而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開展聲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還應對統一的教學體系進行開發與建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更多的教學內容,并且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保障高校聲樂教學中演唱技巧的多元化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聲樂教學才能與市場需求、未來發展相符,并且有利于多種教學元素相結合,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聲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同時有效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東北地方戲演唱技巧是我國傳統聲樂演唱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征。而高校聲樂教學是傳統聲樂文化傳播與弘揚的重要形式與途徑,如果能夠將高校聲樂教學與多元化演唱技巧結合在一起,不僅有利于高校聲樂教學形式的豐富化發展,還能夠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因此,本文筆者以東北地方戲為例,對高校聲樂教學加入多元化演唱技巧的影響以及二者結合的具體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員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從而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雯靚. 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及其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藝術研究, 2018, 000(001):246-248.
[2]馬佳佳. 多元化視域下歌劇情景片段對提升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 北方音樂, 2018, 038(017):157.
[3]吳玉蘭. 淺談多元化教學在聲樂教學模式中的體現——以成都市城廂中學為例[J]. 當代人, 2018, 000(014):82.
[4]雷麗. 高校聲樂教學中當代中國作品的詮釋和處理——以《國風》演唱分析為例[J].北方音樂, 2018, 038(014):161,22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東北二人轉演唱技巧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JGJX2018D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鞠曼麗,女,碩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