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演奏是音樂藝術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模塊。在開展小提琴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僅能將小提琴演奏者快速帶入到演奏情境當中,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提琴演奏的感染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小提琴演奏方法。本文以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為切入點,對其應用意義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提琴 歌唱性演奏技巧 應用意義 應用策略
從音樂教學的角度來看,歌唱性演奏技巧是較多音樂教師樂于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其有效運用在小提琴教學活動當中,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小提琴教師應該將歌唱性演奏技巧作為自身所必備的一項教育能力,并能在課堂中對其進行充分有效的運用。使學生能在小提琴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促進個人演奏水平的提升。
一、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意義
首先,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在進行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要想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就需要演奏者對作品的意義形成基本的認知,并能融入作品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使課堂氛圍與演奏者的情緒相符。更加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感,在小提琴演奏課堂中獲得藝術美的享受。另外,部分小提琴演奏人員的樂感相對較差,這種演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不能迅速進入到小提琴演奏狀態中,這就要求教師運用歌唱性演奏技巧,使學生快速融入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狀態中。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可以加大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力度,緩解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緊迫感,演奏人員在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演奏小提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學生在學習小提琴演奏中,其表現出來的領悟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學習效果。教師運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開展這項教學活動能對學生形成影響,提高其對音樂的敏感度,能夠更加容易地體會到作品的內涵,從而將其應用于小提琴演奏當中。另外,運用這種技巧能使學生對小提琴藝術的理解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在小提琴演奏中能夠對自我形成新的認識,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小提琴演奏風格。演奏者在學習與演奏過程中,領悟能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音樂素養相對更高,這和共情能力的高低存在直接關系,和小提琴演奏者本人具有的演奏水平存在緊密關系。部分教育人員覺得領悟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筆者認為,經過對演奏者進行相應的指導,可以培養與提升學生、演奏者的領悟能力。教師可以將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一是將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在小提琴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能夠長期對學生產生影響,同時還會提升演奏者對音樂的敏感度。從另一方面來看,利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提升演奏者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二是在小提琴演奏教學過程中運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培養與提高演奏者自身的藝術理解能力。藝術理解能力在音樂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提琴教學當中,其在提升學生音樂領悟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藝術理解力。在這個過程中,小提琴演奏人員可以充分挖掘自我、認識自我,最后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小提琴演奏風格。
再次,有利于提高音樂境遇的豐富程度。要想使歌唱性演奏技巧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需要學生自身具備較強的歌唱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將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滲透于演奏當中,使得小提琴演奏教學的質量有所提升。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歌唱性演奏技巧形成于小提琴以及音樂歌唱兩者的互相融合之中,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從而將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應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提高小提琴的教學效率。究其原因是由于歌唱性演奏技巧自身是音樂歌唱練習與小提琴練習系統整合的必然結果,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熟練把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同時在歌唱性演奏技巧當中,練習自己掌握的技巧,如此一來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提琴音樂作品的理解,還可以全面提高與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
最后,拓寬音樂范圍。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夠使演奏人員自身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促使演奏人員在音樂領域得到全面發展。在小提琴課堂教學中應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夠使演奏人員具有超強表演能力的同時,還可提升和擴展小提琴的演奏領域。演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可以全面了解樂曲的作者,在理解作者創作目的和背景等基礎上,全面表達樂曲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此同時,利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深入理解和分析小提琴演奏技巧,使演奏人員熟練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歌唱性演奏技巧實際上就是系統整合小提琴的演奏和歌唱練習,運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以加深演奏人員對小提琴的認知,進而推動演奏人員技能的快速發展。
二、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策略
(一)提高音樂領域的延展性
在管弦音樂藝術體系當中,小提琴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小提琴演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將夯實學生的基礎演奏知識作為前提,逐漸引導學生感悟演奏曲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從循序漸進的角度逐漸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具體而言,要想使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演奏之前,深入剖析作者通過曲子想要抒發的情感。特別是需要掌握曲子創作的細節以及背景。每首曲子都是在特定的社會以及文化環境中產生的,這些都是其作曲的影響因素。不同國家、地域所展現出來的人文特色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些文化背景成就了小提琴的創作,使其呈現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曲調。這就需要小提琴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提高音樂領域的延展性,使學生能從文化背景的角度深入分析所要演奏的曲目。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演奏小提琴組曲《西藏音詩》的過程中,作曲家在音樂中勾勒出在西藏地區的神圣建筑和人物,使得西藏這片土地在音樂中充滿神秘和傳奇的色彩,表達了作曲家的愛國熱情。這是需要學生在演奏前所了解的。通過把《西藏音詩》《牧歌》《內蒙組曲》等同時展開分析與學習,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我國小提琴藝術的最高點。另外,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一首曲子可以表現出多種多樣的演奏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期間重點講解這些具備綜合技巧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如此一來才可以提高學生小提琴的演奏水平。除此之外,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還包括多種類型的演奏技巧,乃至在同一個小提琴作品演奏過程中,應用多種多樣的演奏技巧,因此,小提琴教師需要全面分析與理解小提琴曲目的全部演奏技巧,這種分析需要將反復練習作為基本保障條件。如此才可以使小提琴演奏人員的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掌握能力。
(二)加強教師的歌唱表演能力
小提琴教師要想將歌唱性演奏技巧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工具,以達到提高小提琴教學質量的目標,需要保證自身具備較強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從音樂以及肢體兩個方面呈現出自身對作品的理解與表達。不同的小提琴作品,其在韻律感方面也有所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其進行有效的表達,并使學生感受到小提琴演奏曲中的情感以及意境。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小提琴演奏興趣。如果教師本身的歌唱能力較弱,就很難將其真正融入小提琴演奏教學當中,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自身歌唱表演能力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能不斷加強自身的歌唱基本功。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能
首先,教師應該著重帶領學生進行運弓基礎練習,從而使學生在進行小提琴演奏時能夠更加和諧。對于運弓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快速地把握演奏曲中的情感,并能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將樂曲表達出來。但是,對于運弓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很容易因為無法充分把握曲子中的情感而難以保證作品演奏的流暢性。從這個方面來看,教師應該重視夯實學生的小提琴演奏基礎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換把、暗指等技能,幫助其鍛煉左右手之間配合的協調性。
其次,教師應該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基礎功法的練習。很多學生都會在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初始階段遇到四根琴弦的難題。要想達到較好的小提琴演奏效果,不僅需要保證運弓速度,還需要雙手的協調配合。小提琴的律制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要求演奏者能夠準確把握每個音符,才能將作品完整地演繹出來。很多優秀的小提琴家經過多年的訓練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和扎實的基本功,對小提琴演奏時的琴弓拉琴角度、力度以及速度完全掌握。教師可以將此作為一項訓練目標,逐漸培養學生形成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能。
最后,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探究暗指手法。在小提琴演奏期間,既需要對演奏尺寸引起高度重視,又需要在反復練習過程中精準把握自己的尺寸感,其在小提琴演奏和訓練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這項能力往往需要在小提琴演奏與訓練過程中完成,小提琴演奏人員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加強思考,進一步分析音樂的旋律與意境,還需要深入解析小提琴的演奏技藝,如此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自身的小提琴專業化演奏水平得到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于小提琴演奏教學活動當中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音樂教師的選擇,這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從自身角度認識到這種技巧的教育意義,提高音樂領域的延展性,加強教師的歌唱表演能力,培養學生的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能。希望通過本文對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意義及策略展開的一系列分析,能為優化小提琴演奏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聶曉.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8(05):64-65.
[2]張瀚元.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教學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18,31(03):182.
[3]栗晉川.淺析在小提琴教學中應用歌唱性演奏技巧的作用及策略[J].藝術科技,2018,31(02):86.
(作者簡介:鄧肯,男,碩士研究生,韓國秋溪藝術大學,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