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芬 張鑫
【摘 要】本文論述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設置疑問和懸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編制口訣、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實驗教學、講述生物科學史等七種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習興趣 激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6-0154-02
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與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的內容更微觀、更深入和更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比較枯燥乏味,比較難理解。學習興趣是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正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使人產生愉悅感。興趣不僅能減弱學習腦力活動的疲勞感,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可見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重要的,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使人精神煥發、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教師是控制課堂的組織者,教師的表情、手勢和語言,都有可能牽動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如果帶著良好的情緒進入課堂,以飽滿的激情去講課,善于用和藹可親的眼神、真誠的微笑、親切的語言來和學生交流,那么就能使課堂的氛圍既輕松又和諧。教師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問難,充分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教師在面對學生的疑問時,無論問題的難易程度如何,都要耐心地講解,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這樣可以營造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的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設置疑問和懸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即學習開始于思考,思考源于對事物的疑問。在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教師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有趣的、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巧妙地設置教學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考。例如,在教學“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核酸”時,提出“古代的滴血認親科學嗎?我們現在是怎么進行親子鑒定的?法醫在案發現場采集的頭發和血液有什么用?”在講解“水鹽平衡調節”前,提問“當我們吃的食物過咸時,我們的身體是怎么維持水鹽平衡呢?”在教學“伴性遺傳”前,先設置如下懸念“根據調查發現,紅綠色盲患者男性遠遠多于女性,而抗維生素 D 佝僂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這是為什么?其中蘊含了什么科學知識?”在教學“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時,提問“縮手反射是先感覺到痛再縮手嗎?”這些問題和懸念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期待著問題的解答,會因想知道為什么而認真聽課。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推動著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若教師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和網絡平臺,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視頻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那么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課堂有活力。例如,在講解“DNA 分子的復制過程”前,教師如果利用網絡查找專業的 DNA 復制的視頻,上課時邊播放視頻邊講解,把微觀且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那么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 DNA 復制的過程。如果學生很好地掌握抽象的生物知識,那么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就會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就會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獲取知識的渠道,比如網站、電子書刊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本的知識開展課外學習活動,例如,在學完呼吸作用的知識之后,要求學生去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米酒、果酒、果醋和酸奶的制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討論并確定最終的制作流程。學生在借助網絡渠道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培養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拓展了知識,鞏固了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四、編制口訣助記憶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多而繁瑣,有些知識難于理解和記憶,死記硬背會讓學生覺得痛苦,學習的積極性會下降。教師若能將難以記憶的生物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那么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記住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時,微量元素可以記為“鐵猛碰新木桶(鐵錳硼鋅鉬銅)”。在講“DNA 分子的結構”時,可以歸納編成口訣“DNA 結構,五四三二一”,五是五種元素(C、H、O、N、P),四是四種脫氧核苷酸(A、G、C、T),三是三種小分子(脫氧核糖、核酸、堿基),二是兩條長鏈(脫氧核苷酸雙鏈),一是一種空間結構(規則雙螺旋結構)。在講“伴性遺傳”后,可以將判斷遺傳病遺傳方式的方法編成口訣“無中生有是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父子病為伴性;有中生無是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病母女病為伴性”。把生物知識編成口訣后,學生很容易記住知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五、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大。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把課本上的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那么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意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細胞中的脂質”時,將過量攝入膽固醇的壞處以及哪些食物富含膽固醇告訴學生,學生將這些知識告訴家人,家人就會表揚孩子學有所用,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就會提高。在講解“細胞呼吸”的原理之后,提問:“為什么稻田需要定期排水?為什么園丁要給植物松土?說出使水果和蔬菜保存得更久的方法,并且說出原因。”學生就會結合細胞呼吸和酶的知識來解答,就會意識到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講解“光合作用”時,提問:“為什么有些蔬菜大棚內懸掛發紅色或藍色光的燈管,并且在白天也開燈?”學生學習之后就明白,這是將“不同色素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特點”應用到蔬菜大棚種植中的方法。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既能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又能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六、加強實驗教學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生物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探究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教師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同學分組進行實驗。實驗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驗證性實驗,即根據實驗原理來檢測已知的生物組織(比如,蘋果、梨、花生和土豆等);第二部分是探究性實驗,即檢測未知樣液。在學生做實驗時,教師在旁邊觀察和指導,并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及時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驗證性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和得出實驗結果,會對淀粉遇碘變藍等相關知識印象深刻,同時更加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蔬菜的營養成分;學生通過探究未知樣液所含的有機物成分,使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在觀察、疑問、驗證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思考、合作和交流等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并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等過程中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
七、講好生物科學史
生物科學史是指生物科學發生、發展的歷史,包括生物知識的發展、生物科學方法的演進和生物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它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生物科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和間接體驗生物科學知識的探索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知其所以然。科學的發現過程需要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在講科學史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去領會其中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孟德爾在揭示分離定律的過程中運用的數學統計方法和假說—演繹法。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分別觀察植株高矮、豆粒圓皺和豆粒顏色等 7 對相對性狀,對株數和粒數進行數學統計,發現這 7 對相對性狀在 F2 個體中的性狀分離比都接近 3∶1,可見這個性狀分離比例不是偶然的。孟德爾心中產生一個問題“為什么遺傳性狀在雜種后代按一定的比例分離?”經過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孟德爾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最后總結規律,得出分離定律。這除了展現科學思維方法,也體現生物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因此,教師在講科學史的過程中,可以簡單介紹科學家的情況。例如,孟德爾是奧地利人,從小受到園藝學和農學知識的熏陶,他對植物的生長和開花非常感興趣。1856 年,孟德爾開始了長達 8 年的豌豆實驗。經過辛勤勞作和研究,孟德爾揭示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他因此被稱為遺傳學的奠基人。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一個科學家仔細觀察、認真統計與分析、嚴謹推理和實事求是的品質,以及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這些品質和精神會深深地感染學生,使學生喜歡上科學家。
綜合所述,激發高中生生物學習的興趣,一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二要設置疑問和懸念;三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四要編制口訣助記憶;五要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六要加強實驗教學;七要講好生物科學史。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使其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華虎.如何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J].學周刊,2015(21).
[2]張 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J].才智,2016(06).
[3]楊仲祥.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J].甘肅教育,2019(19).
[4]周曉艷,孫盼盼.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5]陸芳芳.淺談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
[6]張仁玉.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現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許桂芬(1996— ),女,廣西玉林人,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