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艷丹

【摘要】“悅活課堂”倡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下學習,它強調學生的動、講、說、做,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因此營造快樂、靈動、高效的“悅活課堂”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如何有效地營造小學英語“悅活課堂”,筆者通過四步曲:動、展、演、評來進行。
【關鍵詞】悅活;小學英語;悅活課堂
“悅活課堂”是一種以反思傳統應試教育課堂的不足為起點,以學生發展特點及其多樣化特征為基本點,在課堂上能夠體現教學趣味、激發師生潛力、釋放課堂活力的一種課堂范式。如何有效地營造小學英語“悅活課堂”,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悅活課堂——動
“師云亦云,老師講,學生聽”,這就是傳統的教學,它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暗然失色,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動、好玩、好勝,而傳統的教學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我們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讓學生“動起來”。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通過游戲,兒童的內心活動和內心生活變為獨立,自主的外部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并保持內在與外在的平衡,兒童游戲往往隨著語言的表達,這有利于兒童語言的發展。” 因此,課堂教學上把游戲與教學相結合,利用“Games”把教學內容生活化和趣味化,從而達到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學目的。在小學英語方面,單詞的記憶、鞏固是學生最煩惱的事,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把單詞記牢,筆者在課堂上設計多種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例如:“拋繡球”單次優秀法、“what is missing”游戲法、“包、剪、錘”單次游戲法等,這些游戲都以小比賽的方式來進行,學生都非常喜歡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上去,課堂氣氛也因此立刻“悅活”起來。
二、悅活課堂——展
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都是很直接形象地把事物、知識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它不僅在視覺上帶來美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理解,而且還能加深記憶,讓課堂氣氛更加愉悅,學生也更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對于小學英語課堂來說,圖片、錄像、實物、多媒體等手段都能把知識內容直觀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為課堂增添一些悅活感。如三年級下冊Unit 4 We like your farm這一課是學習有關動物內容的,因此在教學動物單詞:dog, cat, sheep等時等,筆者通過展現相應的圖片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了讓學生加深學習和掌握相應句型,筆者再利用多媒體,把教學動物的圖片立體化,并借用聲音處理技術,插入各動物的聲音,然后在教學過程中用鼠標點擊一下,屏幕出現了一只只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畫面,一只只小動物走了出來,并說:I'm a …This is a …,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住,興趣感和積極性再次被點燃,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明顯提高,課堂立即“悅活”起來。
三、活悅課堂——演
愛表演,喜歡表現自我,是小朋友的一個天性。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表演欲更為強烈。通過“演”,讓學生親身體會故事中的人物內心世界,感受其心靈歸處,從而讓學生更深刻了解課文內容,老師也能了解到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程度。
“演”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個人演”“小組演”“集體演”,在演的過程中配上一定的語音、語調和肢體語等等,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足夠大的舞臺,讓學生自由地、盡情地演練。同時,“臺下的觀眾”是一位小小的評分員,他們給臺上的演員作出評分和評價,這也是一個訓練“聽力”的機會,也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中去。如在The frog and the ox這篇繪本中描述Baby frog被the ox踩死后,Brother frog當時very sad時所說的話“Baby frog!Baby frog!Oh,my goodness!What shall I do? I must hurry,I must tell Mother frog”,讓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老師不作任何的解釋,先讓學生看著視頻模仿其語音、語調、情感,然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演出來,體會當時sad的心情。又如繪本Never too late to mend,學生以小組演的方式來體會文本的內容。首先,學生間進行自由組合,商討角色分配,然后進行排練、展演。在表演的過程中他們很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情感和動作,在老師的指導下都能很好地把繪本中人物的精髓 “演”出來,如此,課堂頓時活躍精彩。
四、悅活課堂——評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可見,當學生的行為得到及時的評價和認可時,他們心理上會得到滿足和愉悅,并帶動他們向前前進。因此,合理性、鼓勵性的評價更能推動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眾所周知,評價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如:老師評,學生自評,生生自評等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樣、靈活、生動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進行總結,這不僅讓學生坐如春風,還讓課堂更加的“悅活”起來。
例如,在教授 Four seasons in one day這課時,先讓學生進行free talk,這一環節中,學生既是主演者、也是評分員、小小老師,對同伴進行評價,給出分數,如下表1。而到最后一個環節時,筆者讓學生對自己在這節課的學習情況作出自我評價,如表2。無論是學生間的互評還是自評,學生通過演小老師的角色,把自己的學習情況或同學的情況作出評價、反饋,從中輕松、愉悅地了解自己存在優點和不足。
綜上所述,英語課堂教學從“動、展、演、評” 真正讓學生“活”起來,從要我學、我要學到我會學,這就是小學英語“悅活課堂”的靈魂所在。
參考文獻:
[1]徐國平,鄒艷,邵黎利.小學英語課堂游戲100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王電建,賴紅玲.小學英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林立,汪曉陽,Paul Seligson .教兒童學英語[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7.
[4]程曉堂,劉兆義.小學英語[M].上海:華東師范大家出版社,2008.
[5]宋桂月,金鶯.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