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各個產業之間實現了有效融合,極大地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各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以及內容等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具有知識性和時效性。因此,企業若想積極有效地應對經濟市場中殘酷的競爭,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對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能夠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能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有效提升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核心競爭能力。基于此,本文將詳細闡述新經濟時代下我國各地區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方式方法,望予以借鑒。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開發;市場競爭;核心競爭力
“新經濟”主要是針對“傳統經濟”來說的,實際上指的就是在對社會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借助高新的科學技術,促進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有序、可持續發展。“新經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適應“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
一、新經濟時代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
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開發的首要工作便是對人力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有序、高效發展提供充足的高技術人才,只有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更為專業的人才,才能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企業需要綜合型人才,并結合時代的發展模式,創新人力資源開發模式,對人才進行終身教育。除此之外,企業在人力資源配置的過程中,不僅要依靠現實中的人才市場,還要充分發揮網絡人才市場的作用。
(一)綜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1950年左右進入企業發展的人才屬于“感激型”,是對國家、教育體制的感激,表現出勤勞、吃苦、認干的特征;在1980年左右進入企業發展的是“復合型”人才,多學科一體化發展;1990年左右是“信息型”人才,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對各種有用的信息進行捕捉并充分利用。而在新經濟背景下人才應當是“綜合型”發展的,能夠有效吸納上述三種人才的優勢和特點,做到三才兼具,有效促進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模式
“綜合型”人才是新經濟背景下最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模式,因此,作為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應當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逐漸轉向“終身教育型”,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作用。也就是在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外,還要重視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以及創新意識,督促企業內員工充分利用工作機會以及業余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引導老員工與新員工一同進行業務知識學習,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并在現有的知識理論基礎上不斷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以及業務技能。
企業培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傳統學校教育不能比擬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均不約而同地建設屬于自己的商學院,以培養優秀的人才[1]。而我國也借鑒國家企業的發展理念,聯合大型企業紛紛建立企業商學院,這是新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改革,顛覆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是人力資源培訓的又一開端,對促進中國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企業培訓方式,員工能夠不斷吸收先進的知識和管理理念,在業務、管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獲得更大的發展,不斷提升他們的人力資本價值,能夠在學習中掌握更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的發展與變革。
(三)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的配置手段
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產業結構、職業結構以及就業結構等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是一個連續性和循環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對加速我國各地區、企業以及學校的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員工在不同企業、不同工種以及不同職業中進行快速的流動,極大地促進了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
僅僅依靠現實中的人才市場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力資源分配與利用的內在需求,因此,我國各地區大、中、小型企業以及社會中的廣大人才都可以借助網絡人才市場招聘高科技人才或者向企業推銷自己[2]。將現實人才市場與網絡人才市場進行有機結合,對企業以及人才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企業與高科技人才的通力合作,不僅能夠發揮人才資源的優勢和作用,還能提升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二、新經濟時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人才是企業在新經濟背景下發展的重中之重,人才的核心是企業家與知識創新者。新經濟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便是知識型員工。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
“專制型”人才管理管理已經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需求,讓員工全盤聽取公司的意見,缺少自己的創新意識和主觀判斷更是無法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新經濟背景下企業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創建“服務型”管理模式,也就是將員工的地位放到與客戶平等的地位當中,為企業員工在工作期間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服務[3]。
舉例來說,某家大型技術企業在招聘、錄用以及培訓等各項活動中能夠結合員工的發展需求以及企業的戰略目標提供多種多樣的服務,讓員工在溫馨又帶有挑戰性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員工全面發展。總而言之,只有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與工作人員的期望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讓企業與員工達到“雙贏”的目的,讓員工得到發展,讓企業在經濟市場中占據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特點
柔性化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最為直觀的、也是最主要的特點。“柔性化”管理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剛性化”管理是相對應的,積極引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有利于人力資源的有效分配與利用。一般來說,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是更加重視內在,關注身教的作用,并積極采取激勵式的方式提升人力資源的內在動力。
在柔性化人力資源工作中,企業的各項做法能夠有效促進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各項工作的熱情和主動性,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員工不僅僅能夠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能加強各個部門與員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有助于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工作隊伍[4]。在柔性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下,企業管理不僅僅是依靠嚴格的制度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和規范,作為管理人員應當對工作人員的內在需求以及心理特征等進行深入分析,并借助多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不斷創新,促進企業有序發展。這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工作歷經多次變革逐漸趨向于成熟,作為企業管理者應當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與需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并融合現實與網絡雙重人力市場,選擇更優秀的人才,并為企業員工提供“柔性化”管理服務,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硯文,劉博.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策略研究——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135-136.
[2]陶鍵.IT企業員工壓力分析及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3):29-30.
[3]周雪姣.企業資源生態視角下的人力資源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以戰略新興產業為例[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6.
[4]林一松.石獅市醫保中心績效考核系統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3.
作者簡介:鄧嘉州(1988—),男,漢族,四川成都人,中級經濟師,碩士,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