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漢 林惠潔
【摘要】積極教育是近年來素質教育的熱門話題,課堂情境創設也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的重要運用方法之一。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在積極教育理念引領下,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更好地創設教育教學情境進行研究,探索出“招招入情入境? 步步積極成長”的五種創設情境常用方法。希望通過積極“造場”,讓學習始終“在場”,最終形成魅力“磁場”。
【關鍵詞】積極教育;小學語文;情境創設;入情入境;積極成長
一、我們理解的教育情境
關于教育情境,有過一個十分生動的比喻:如果讓您直接生吃10克鹽,那一定是難以下咽的。但如果把鹽溶于一鍋靚湯中,那一定是讓整鍋湯增色生香。這時的吃鹽,簡直就是最自然不過的味蕾享受。情境創設之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猶如鹽之于湯。
當古人吟誦:“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時,就用短短13個字,描繪了一幅天藍草碧,水草豐茂,和風輕拂,牛羊歡暢的唯美場景。當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映入眼簾的時候,夜靜人閑,春風習習,桂花飄灑,春山月明的情境也呼之欲出。當我們給學生講故事的時候: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這就是“一語入場”。凡此種種,我們認為這就是李吉林老師所積極踐行的情境教育。小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抽象思維還有所欠缺。所以,我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就應該創設這樣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情境。
我國語文教育專家李吉林老師認為:情境教育講究“真”,給兒童一個真實的世界;情境教育追求“美”,給兒童帶來審美愉悅;情境教育注重“情”,與兒童真情交融;情境教育突出“思”,給兒童寬闊的思維空間,讓潛在智慧得到充分開發。她還認為,情境大致分為實體情境、模擬情境、語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
二、我們理解的積極教育
當講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時候,思考為何“愁”,何以消“愁”?我們認為,這就是積極教育。當“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山更青水更綠,如何讓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留得住回憶?這就是積極教育。當“不為失敗找借口,要為成功找理由”的時候,當“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時候,筆者認為,這就是積極教育。
積極教育,是龍華區教育局于2017年提出的教育理念。簡而言之,就是秉持積極的態度,尋求積極的方法,運用積極的手段,謀求積極的效果。這一教育理念,充分激活了師生的精神內驅力,激活了師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師生的精氣神由內而外熠熠生輝。也正與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自主理念不謀而合。
三、我們理解的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課本教材與學生們之間的溝通橋梁,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
筆者認為,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聲光電等手段,創設適合的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情境,實現在真實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生成學科關鍵能力,建構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未來教育。這正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創新點。
四、教育情境如何與積極教育深度融合
英國應用語言學家提出,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即今天所說的研學旅行等等都屬于情境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創設積極正向、栩栩如生的教育教學情境,在審美愉悅中,培育開發潛能的土壤;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讓情感點燃智慧的火花;在認識周圍世界的典型場景中,拓寬思維空間。
我們希望通過積極“造場”,讓學生始終“在場”,最終形成魅力“磁場”。大家知道,磁場是可以產生能量的,產生了能量就可以實現能量轉換,有了能量轉換,就有了無限可能。為教育賦能,將有無限可能。
五、小學語文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創設游戲情境,生動有趣
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有趣的游戲活動能激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在一次次的通關守擂中獲得知識的積累與勝利的自豪感。在教學生字詞語環節,通過“砸金蛋”“抽獎”等游戲,在音樂、視覺圖案等的沖擊下,學生會緊緊關注著活動的一舉一動。為了通關勝利,更會激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活動不斷達到高潮。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不斷創新游戲,及時發現和捕捉訓練點,主動學習與學生們擁有共同語言的游戲話題等,營造活躍的精彩畫面,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創設故事情境,新奇形象
在課堂導入時,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編織合適的故事背景,使學生整堂課都處于好玩的故事氛圍中,身臨其境,就不會覺得語文學習是枯燥的,而是一次又一次故事的賞析。
在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以花仙子王國為大的故事背景,吸引學生進行學習。具體導入語言可以這樣創設:“歡迎大家來到花仙子王國。大家看,這個王國里,住著許許多多漂亮的仙子。可惜啊,天有不測風云,一次黑魔法的襲擊,使她們都沉睡了。就讓同學們拿起手中的武器,讓我們打敗魔鬼,喚醒沉睡的花仙子吧。”就這樣,在生動的導入語言和富有渲染力的音樂下,學生們成為了一個個小騎士,不斷通過學習關卡,明白了花仙子沉睡的原因,見識了花仙子蘇醒的美貌,懂得了“花鐘”真正的意義。
(三)創設生活情境,拉近距離
學生們的生活閱歷較少,知識面較窄,所以從與學生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入手,結合當下熱門話題,所見所聞,學生們就能更快地進入話題,引發思考,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可以從時下肺炎疫情著手,播放能使人聲淚俱下的小視頻,把學生帶進家國情懷的真情實感中,觸景生情,披文入情,情動辭發。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根據實際的教學環境,選取某個典型的生活場景,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助于學生把課文中描寫的事物形象與生活原型結合起來,加深感悟。
(四)創設探究情境,激發思考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掘自身潛能。在上略讀課文時,不妨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問題,抽絲剝繭,一步一個腳印,自己當小老師解決難題。例如,上《永生的眼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不逐字逐句分析,而是拋出問題“文中出現了幾次‘驕傲,分別是誰對誰感到驕傲”。學生們經過小組討論,接著小組長當主持人進行匯報,其他小組補充引申,進而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五)創設虛擬真實情境,入“場”學習
我校是深圳市第二批創客基地試驗校,在課題研究、課程研發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創客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直觀、生動形象的優勢,創設虛擬真實的場景,引導學生入“場”學習,自主學習,積極成長。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我們就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展示神奇、瑰麗的西沙群島的風光,進而幫助學生了解我國“蛟龍”(號)入海、海洋開發、三沙市成立等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人文素養和科技素養。
現在,唐詩宋詞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在語文課中明顯加大。在實踐中,傳統文化的音頻、視頻資源都很豐富,稍作加工,即可拿來用。比如,在教學《秋思》的時候,我們直接播放相關影像文件,把學生帶進虛擬真實的生活場景,在云端研學旅行,學生們不亦樂乎。
教育教學情境是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息息相關的,建構主義指出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而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是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理解只能由學生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出來。正因為學生的經驗充滿豐富性,差異性和巨大潛能,作為教師,我們要立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積極的情境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合作探究學習。相信在積極教育下進行的教學情境創設,會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不斷向素質教育靠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17.
[2]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智敏.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的問題與有效策略[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5.
[4]胡小燕.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教學研討,2015(4):84-85.
[5]張廣仁,張鋒.積極教育:以積極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 (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