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數學課程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加積極的發展。就當前教學現狀而言,班級中的數學基礎知識儲備與學習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效進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文章以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為例,就其實施策略進行簡要分析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層教學;教學內容;應用優勢;教學策略
就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來看,其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有效應用學習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促進自身的發展。但是,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應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運而生。文章就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優勢,以及教師如何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分層進行了如下簡要探析,以期學生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
一、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課堂教學方法應用不當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過度地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卻并不思考其自身所講述內容學生是否完全接受,這便導致學生所接受內容過多,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使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有效降低,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二)教師教育理念滯后
教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但是,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的應試教育理念仍然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得以應用,這便直接導致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學生對公式、理論的記憶,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無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樣,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培養。
(三)忽略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以自身對學生的知識灌輸為主,卻忽略了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而這直接造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較為枯燥、乏味,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也自然無法實現。
以上內容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現就分層教學的基本應用內容、應用優勢,以及相關的應用策略做出以下分析介紹。
二、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基本內容
我們這里所說的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知識積累量、知識接受能力等因素來對學生采取不同的要求,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目標的設置,以及學生課堂接受程度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并且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學習內容也可能不同。但是,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在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身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收獲,逐漸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真正實現分層教學的有效性。
三、 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優勢
(一)學生方面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序地完成教師所設置的課堂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對教師所講述的教學內容進行吸收,使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知,從而增加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提升。除此之外,分層教學法有效貼合了《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分層教學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而有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被教師所了解,進而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師方面
教師作為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控課堂進度。通過分層教學,教師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這便要求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更加徹底,這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有效地應用相關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有助于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合理進行因材施教。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靈活轉變,對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也就要求更高。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四、 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對學生合理進行分層
目前,教師對學生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并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學生便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中的中心與重心所在,那么,為了更好地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則必須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分層。而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時,首先,應當對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例如,教師應當了解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每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有效地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其次,在教師明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教師便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加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其自身數學學習能力與數學學科素質都能夠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學生對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學生便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因為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而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問題,使學生數學學習壓力增大,從而無法有效進行數學學習。相反,一旦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分層,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感受到來自數學學習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從而減少部分學生因為學習學習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首先應當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分層,比如分層A、B、C三個階段。
例如,在教學《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則可以根據這部分內容中相關內容的難易程度來感知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有效進行分層,并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我們這里所提到的“圓”則是小學中高年級所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對于圓的周長與面積算法的掌握程度來對學生進行細致分層。
(二)對教學目標合理進行分層
首先,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所在,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樣,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必須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使學生有一個學習目標的準則。其次,教師的教學目標確定后,教師則必須對于其中的教學目標明確重點與難點,避免成績較優秀的學生因為學習目標過于簡單而出現的懈怠感,避免教學目標的設置不當而使“學困生”的心理上受到打擊。因此,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合理分層對教師接下的分層教學十分重要。
例如,在學習《負數》這部分時,教師則對于三個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摸索,從而設置出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A階段的學生基礎較好,則必須對于負數的意義及畫法完全掌握。對于B階段的學生,則必須能在教師的引導性逐漸掌握負數的畫法。而對于C階段的學生則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負數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應當合理設置教學目標,使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教師有效進行分層教學評價
在傳統教育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師往往過分地注重學生的成績,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評級時往往一味地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其自身對學生進行評價。殊不知,在這樣的教學前提下,教師的籠統評價,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應當進行分層教學評價。而分層教學評價的前提是要確保數學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因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發展。
例如,期中考試數學成績出來時,教師雖依照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級,但是,教師應當及時對教學評價進行調整。A階段的學生以學習成績對其進行相應的鼓勵性評價,而B階段的學生則在評價過程教師要求學生能夠及格,并鼓勵學生端正態度,不斷提高自己。而對于C階段的學生,教師則應當以調動其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為主。
五、 結語
分層教學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之一,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貼合學生實際,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有效實現因材施教。要想真正發揮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則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從而結合當前教學實際,有效應用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積極的發展。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層,從而使不同階段學生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而教師進行不同的教學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治強.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8(2):38.
[2]盛俊龍.“分層異步”方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8(4):76.
[3]楊麗嬌.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基礎教育,2016(10):68.
作者簡介:傅明波,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