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判性思維是科學精神這一政治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高中政治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質量,而且有助于培養高素質、負責人的創新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立足課程內容和學生實情,轉變教師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努力,有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助推科學精神這一核心素養落地。
關鍵詞:高中政治;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
一、 引言
批判性思維,是我們面對事物時,能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質疑、反思、分析,然后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一種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德育課程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這一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而言,需要立足于課程內容特點,結合校情學情,轉變教師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努力,以實現科學精神這一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二、 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西方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尤其是在各個發達國家,都將批判性思維教學作為學生培養的主要教學目標。而在我國2012年教育部所頒發的高等教育專題規劃中,明確指出,想要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思維進行培養,就需要對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進行培養。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更加強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適應生活和挑戰的能力,為我國的人才發展提供教育基礎。高中政治學科是我國教育階段中十分關鍵的一個階段,其中的政治教學主要包含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多項內容,所以在高中需要加強政治學科的批判性思維培養,這樣才能有助于提升我國的教學質量。
三、 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1. 教師首先做批判性思維的實踐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善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拓寬視野。在開展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培養,首先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將批判性思維與現代化的教學觀念相融合,而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需要將教材、教學實踐進行深度融合,并挖掘其中蘊含的具體內容,通過將教學創新實踐應用于其中,則能夠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而通過有效的分析與總結,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教師在進行學習時,需要不斷分析并總結,做好教學活動的反思,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2.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在進行高中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論基礎知識都存在較大的差異,而教師在開展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時,需要明確不同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夠進行自我實現的平臺,讓所有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閃光點。而為了保證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整體性,教師需要明確不同學生的差異,采用分層分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使所有學生都獲得符合自身能力的教學方案,還能夠在分成教學中貫徹因材施教的方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足夠的學習成就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批判性思維能力中的所有學生都學會取長補短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案。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應當關注學生的差異,并且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引導,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通過轉換新型師生方式,能夠使教育教學工作更為順利地進行。在這種狀況下,教師想要使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力量得到增強,教師需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動態,并且掌握不同學生對于課程的接受程度,在課堂語課后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這樣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熱愛思考的能力。
(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1. 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活動設計
通過研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發現議題式教學對于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落地發揮著重要作用。議題式教學強調,根據教學實際與學生實際確定議題,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中習得學科知識,成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新一代青年,是一種“生本位”的課堂教學模式。高中政治課堂采用議題式教學,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中《世界文化多樣性》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法國巴黎圣母院大火前后照片,法國民眾及中國網民對巴黎圣母院被燒的情緒反映,并設置以下議題:(1)你如何看待法國民眾情緒?(2)你如何理解中國網民的不同情緒(惋惜者有,無感者有,帶上圓明園聲呼“報應”論者有)?通過對以上議題的討論和思考,加深學生對巴黎圣母院作為人類偉大文化遺產的意義的理解及認同,讓學生學會保持理性的思考,不盲目跟從,增強學生作為中國人、世界人、現代人、復興人在對待文化遺產中的擔當和作為意識,堅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同時,在本節課中,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較大的提高,而且學生在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推動了政治課堂的核心素養的落地,培養了學生分析、批判能力。
2. 提出問題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關鍵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主要是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解答,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師生交流,但無法對學生的質疑意識進行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能夠了解最終的答案,但缺乏了答案探究過程中的質疑內容,并且無法再質疑心理的驅使下尋找答案。政治教師在進行學生的教育時,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將學生的發展作為中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的進行實踐與學習,了解其中存在的矛盾,使學生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予以解答,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展示中國和國外的抗疫政策,同時設問,為什么不同國家會采取不同的戰役政策?以及追問為什么中國的“作業”外國抄不了?通過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得出并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形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科學理性的思維習慣。
3.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機制培養批判性思維
培養批判性思維需要變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實踐活動課和隱性課堂等方式,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對理論課堂進行有效補充。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采用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先將學生分為
3-5人的小組,組問同質、組內異質,分好組后分配教學設計內容。
教師在開展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時,需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應用小組協作的方式,來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協調能力得到培養,通過實踐活動課還能補充理論課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小組合作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實際生活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小組的活動內容,以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
(三)轉變教學評價模式
在于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時,教學評價是保證培養質量的關鍵,而對教學評價進行有效的應用,能夠使教師了解共同體的學習質量,掌握不同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這樣能夠便于師生之間了解共同體構建中存在的問題。科學的教學評價中包含多個方面的教學評價。教師的評價側重于教學質量以及課堂的成效,而學生的評價則是自我點評和互相點評,在批判性思維能力中開展這樣的評價模式,能夠使學生彼此發現優勢和不足,起到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的效果。
而在核心素養的視野下,高中政治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建立科學且合理的評價標準,其主要目的是注重教學活動的最終效益以及效果,對于教學效益來說,其效果的評價應當符合教學活動的實際狀況。例如在完成某一次考試或者測驗后,部分學生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掌握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應當予以進行科學的評價,例如某些學生在本次考試中雖然成績并不好,但相較于上一次考試學生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針對這種狀況,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鼓勵,突出可持續教學觀,而教師需要做好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來說,都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四、 總結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現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理念,而想要保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智慧分享的可行性,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積極溝通,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擔當其教程改革的重任,給予學生足夠的幫助與支持,使學生之間能夠無障礙地進行溝通,通過這種方式發揮學習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景君.中學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措施[J].中學數學,2020(13):89-90.
[2]何亞卿.基于思政的批判性思維教學在大學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20(20):130-133.
[3]劉金星.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視角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策略[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3):67-71.
[4]朱釗,商思喆.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中的應用思考[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0,18(2):85-88.
[5]趙悠.敘事護理對護理人員批判性思維、人文關懷意識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6):25,51.
[6]張丁予,柴白雪.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小學英語閱讀模式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7):70.
作者簡介:黃美玲,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