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來
【摘要】“互聯網+”思維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教材知識。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進行研究研討,以期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的語文習作教學觀念有著嚴重的應試性特點,教學方法單一且枯燥,極大地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也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互聯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的這一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更新和轉變語文習作教學觀念,將互聯網技術滲入于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與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趣味性和實效性兼備的新時期語文習作教學環境。
一、“互聯網+”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僅通過口頭講解及粉筆書寫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教師可以插入各種教學資料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教學內容,將原本無法通過語言準確描述的抽象難懂的畫面或場景,通過直觀的音頻或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
2.降低寫作難度,實現提前寫作。學生熟悉拼音方法后,一般每分鐘可以輸入10到30個字符,這比用鋼筆寫字要快得多。這樣可以提高寫字效率。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利用互聯網技術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近年來,情境教學的優勢逐漸被人們發現,因此,情境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人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被改編成動漫,教師可以將與這些相關的動漫視頻放給學生,幫助學生融入課文中,使其對教材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并帶著這種了解去學習文章。
2.提升自身素養,教法與時俱進。在網絡化環境下,自我文化與教學的轉變是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應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改進。教師應該認識到,他們不再只是知識傳授,而是幫助學生組織和促進學習的知識體系的設計師。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旨在通過使用互聯網技術,使學生能夠自己學習知識、使用工具和方法,以及學習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入,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變革,為傳統的語文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多媒體的加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語文學作的興趣,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稱得上是里程碑式的改變。作為現代教師,應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揚長避短,借助多媒體的聲、光、點等媒介,激活語文教學要素,將語文學習與生活方式、情感表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促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東治.“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
[2]何元峰.“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