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波
【摘要】當前小學教育不單單只注重成績的培養,生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培養也尤為重要,而班主任是接近學生次數最頻繁、時間最多的教師,因此,如何管理學生這方面的發展是班主任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在管理的過程中要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在導入到學生的生活方面,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將講解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如何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管理;班主任;班級建設
一、綜合了解學生,給予其個性發展
不同時代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觀念和想法,教師在管理過程中的思想也要懂得變通和轉變,了解不同時代學生的不同心理和認知,進而更好的根據學生的個性開展管理工作,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優點。在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小學是學生奠定興趣愛好和未來能力發展的時期,所以班主任要構造一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班級環境,不在以片面的角度觀察學生的成長情況。通過活動的表現、成績的優異、好人好事的行為等方面來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并發現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特長并加以積極的鼓勵和指導。
二、根據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措施
沒有哪兩個人的指紋會完全相同,就好比學校里不會存在兩個問題完全一樣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幫助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根據其特征和品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大部分學生都會違反課堂紀律,如果是自尊心強的學生打亂了課堂教學,要先對其冷談,有機會單獨對其進行指導和教育,指出錯誤的方式要委婉,語氣要恰當。對于性格固執、易生氣的學生來說,要對其心里樹立一個榜樣,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讓其學習榜樣的言語和行為。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班主任要對其多進行鼓勵和關心,了解其的生活狀況,找出形成這一性格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傊?,教師要從學生性格出發,了解其內心活動,圍繞心理進行錯誤管理,這樣在改正學生的錯誤時,其才能產生正面的情感,欣然的接受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加以改正。
三、平等管理,提升班主任信任度
班級就好比一個大家庭,教師作為其中的“家長”,一定要注重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管理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或者是出了什么事情,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問是誰做的,而是要了解事情的起因。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教師是如此,好學生自然不必說,如果挑起事情的人包含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一定不能偏向于成績好的學生,要有人文主義,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做,好學生才懂得成績不是一切,要做一個有道德素養的人,而壞學生也不會感到失落或者委屈,從而更加信任班主任,更愿意聽從班主任的安排,這樣學生更加信任班主任,班級的管理工作自然就容易開展。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多給予學生關愛和照顧,讓學生懂得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學會合作、交流和獨立,用愛心和耐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完善的思維體系,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實現新課標所提出的全面發展學生思想和能力的要求。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榜樣,是班級建設工作的引領者,要完善管理班級的策略和措施,使學生能完全融入班級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金萍.優化和完善農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學周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