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隨民
摘 要:青年是國家的未來,立德樹人、培養(yǎng)合格青年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重視專業(yè)實踐的同時,不能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每個學校都應該探索適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形成了“三課一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思政課
2019年1月21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與周邊環(huán)境,我們要提高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才能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高等學校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絕不能因為重視專業(yè)實踐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導思想與根本任務
(一)習近平相關論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闡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方法和舉措,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舉措提出的新要求。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更是抓住關鍵,具體指出了思政課的重要意義、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教師隊伍建設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又切中要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學校課堂、學生社團、社會實踐、班團活動等有效方式,影響學生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正是立德樹人的過程。立德樹人在十八大被首次寫入報告,成為黨的教育方針,顯示了黨對這一教育任務的高度重視。它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性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育人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培養(yǎng)有德有識的師資隊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指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關鍵點和落腳點,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習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六大要求,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成為“六要”教師,就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強化道德踐行、增強理論素養(yǎng)、提升教學能力。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注重對教師的持續(xù)、全面教育。新教師剛入職便要接受全面系統(tǒng)的崗前培訓,通過聘請名師、網絡授課等形式,從師德師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展開全面教育。學院成立了由校長直接負責的教師發(fā)展處,定期對全院教師開展輪訓。無論教師培訓,還是教師年終考核、聘期考核,始終把師德師風放在第一位。2019年全院開展“十佳教師”評選活動,選拔師德高尚、教學精湛、服務熱情的優(yōu)秀教師。用先進人物的事跡感染人,引領人,帶領全院教師不斷提高。2019年恰逢黨中央發(fā)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山西省委發(fā)起“改革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大討論,趁此東風,全院教師掀起學習熱潮,經過兩輪學習,教師的政治覺悟、思想道德、職業(yè)素養(yǎng)等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加強思政課教學改革,實現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思政部多年來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早在2008年,就開始探索“專題教學、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社會實踐”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符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實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曾被評為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思政部繼續(xù)將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開始探索“一冊三制”模式,即《學習與實踐手冊》、小組學習制度、彈性考試制度和網絡機考制度相結合。2018年經過進一步完善,升級為“三化兩冊”教學模式,即試行課堂教學專題化、實踐教學項目化、網絡教學智能化、《學習手冊》和《實踐手冊》。經過系列改革舉措,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顯著提升。
除了整體上的思政課教改布局外,每位教師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如秦晉芳老師從2011年就開始探索實踐“3+3+3”教學模式,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實”+“典型案例、警句格言和寓言故事”+“影像、音樂和詩詞”。這種教學模式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藝術性,抓住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特點,更加吸引學生。該教學案例先后被《山西日報》、《光明日報》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孫列梅老師、張偉老師則走進學生社團,參加指導學生社團的校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9年,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八個統(tǒng)一”的要求,學院思政部將進一步深化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思政課系列改革,變因循守舊為改革創(chuàng)新、變被動盲從為主動布局、變灌輸理念為激發(fā)活力,真正讓學院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三)探索“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一項復雜的教育活動,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需要學生的全面參與。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發(fā)揮廣大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育人作用,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下發(fā)了《中共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委員會關于實施“課程思政”行動計劃的通知》,并將文化傳播學院作為我院“課程思政”整體改革的試點單位,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探索。
文化傳播學院在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廣告學、文化產業(yè)管理五個專業(yè)分別確立了各自的“課程思政”建設重點、核心課程和實施方法。確保每個專業(yè)都有一門示范課程,通過專業(yè)課、公共課、第二課堂已構建起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將“課程思政”工作落到實處。該學院遵循以課程為基礎、思政為主線、教師為關鍵、學生踐行為檢驗的準則,堅持以文本式教學改革為手段、課程改革為重點,結合“4+1”應用能力培養(yǎng)工程,形成了《文化傳播學院“課程思政”工作方案》《應用型大學人文學科“文本式”教學體系》《“4+1”應用能力培養(yǎng)工程實施方案》《“4+1”應用能力培養(yǎng)工程記錄手冊》《“4+1”應用能力培養(yǎng)工程活動經典名篇誦讀手冊》等一系列可供參考、借鑒的成果。
(四)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
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教育目標一致、教育手段互補、教育效果相通,還可以實現教育環(huán)境的升華。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非常重視第二課堂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學生工作部、院團委通過開展課外讀書、暑期三下鄉(xiāng)、知識競賽、愛國主義主題班會、人文素質講座、評選自強之星等活動,形成第二課堂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學院在學生工作部內組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在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指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規(guī)范運行。此外,學院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用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與拓展、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服務、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四個模塊構建我院第二課堂輔助教學體系。學院對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實施細則、考核方式、給分原則、專業(yè)特色、何人負責等方面均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從而實現了第二課堂的規(guī)范化、體系化。
(五)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文化熏陶作用
校園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它以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特定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氛圍的展現。校園文化作為重要的隱性課程,基本價值指向是立德樹人,可以實現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感染、熏陶作用。學院將主干道打造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條街”,讓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學生行走在充滿文化氣息的步行街上,會受到潛移默化文化熏陶。于無形中培養(yǎng)和弘揚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院注重打造后湖文化景觀帶,繪制7幅流動立體、色彩絢麗、雅俗共賞的墻繪作品,既有著“鯤鵬展翅”的高遠情懷,又有著“衣食住醫(yī)”的人俗風情;地上“獻禮二青盛會,盡抒意氣風發(fā)”,繪制51幅適時應景、生動形象、鮮艷明快的地繪作品,既彰顯了二青會的進取精神,又展現了大學生的飛揚青春;湖邊塑造大型鋼管疏影景觀,承載“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學院對學生餐廳進行升級換代,營造閑靜雅致的氛圍、增添濃郁的書香氣息。學院將所有學生宿舍樓劃分為兩個社區(qū),學生即為居民,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學院通過社區(qū)文化節(jié)、宿舍文化節(jié)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對學院的歸宿感與修身齊家的責任感。此外,學院還通過社團活動、心理劇大賽等系列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昂揚的精神風貌以及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
三、鞏固“三課一文化”的思政育人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實現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每個學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最終的目的都一樣。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三課一文化”的思政育人體系。“三課”即思政課、課程思政和第二課堂,“一文化”即校園文化。四者之間具有密切關系,思政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課程思政是對思政課的補充,第二課堂又是對第一課堂的補充,三者層層延展,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部。而校園文化活動又是對前三者空隙的填補。由此可以實現全部學生、在校的全部時間、接受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也從思政課與非思政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校內與校外三個層面六個方面實現了全覆蓋教育。經過系列教育,學生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學生紛紛以不同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祝福。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相信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更加高尚,校園中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學生擔當意識更加增強,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將以習近平相關講話精神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鞏固“三課一文化”的思政育人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1-22(1).
[2].鐘俊生,左浩淼:新時代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129-130.
[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 人民日報,2019-03-19(1).
[4].朱麗霞、蔣辛:論新時代“六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yǎng)[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83-85。
[5].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6].何玉海: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路徑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131.
[7].甘霖、熊建生:“兩大課堂”協同育人初探[J].中國高校科技,2014(4),51.
[8].吳晨:基于全程育人的隱性課程建設探究[J].江蘇高教,201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