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紅
【摘 ? ?要】初中階段是各科知識學習的轉折點,學生后續需要面對更高難度、信息量更大的學習,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基礎強化十分重要。特別是思維習慣的培養,決定著學生后續在學習與工作方面的成就。語文教學作為基礎的語言教育,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將針對初中階段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92-02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思想培養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自身意識與素質存在問題
要確保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創新思想,這是教學領域當中一直以來都有著重要影響的理念。
但我國的語文教師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雖然注重自身理論知識的補充,但并不重視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始終跟從應試思想,以自身為主導去規劃教學、實施教學,忽略思想上的培養,這樣顯然是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特別是語文知識的教學,作為涵蓋廣泛,注重自主理解、思考與探索的科目,如果教師的思想被限制,不具備創新性,學生的思想自然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二)教學方式不靈活,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激發,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討論與分析,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著學生的創新思想以及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但就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方式來看,教師群體多數都是以應試教學的要求去選擇教學方式的,而不是以學生的喜好、習慣及需求去選擇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培養,會讓學生故步自封,只會跟著教師與教材走,更無法談及創新思想的培養。
(三)教學評價缺乏客觀性與激勵性
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是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環節,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評價,能夠強化自我認知,對自身的特點及優勢有明確認知,通過教師的激勵,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新精神,養成敢想、敢表達的習慣,在文學知識探索的路上越走越遠。但我國語文教師的教學評價顯然更重視對與錯、好與不好,這樣的評價過于主觀,缺乏對學生的尊重,也并不能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改革措施
(一)提升教師素養,調動教師創新意識
學生的學習成果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所以如果教師具備創新性的思想,懂得激勵學生去創新,那么學生也自然會勇敢積極地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邁出創新的步伐,反之教師如果只是照章辦事,照本宣科地去教育學生,完全不注重自身意識的革新以及學生意識的激發,那么學生也只會產生思想惰性,一味跟著教師的思維走。所以教師要確保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先確保自身已經具備創新的意識及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教學方式與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教師懂得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步入創新領域,學生也自然會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開始發揮出自身的創新潛力,對語文知識進行創新性的思考。所以當前初中語文教師為幫助學生奠定正面積極的思維習慣,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新是必要的。
老劇新演便是能夠幫助學生體現出自身思維創新性的重要教學方式,為確保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得到激發,教師應當借助這樣的教學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三)確保教學評價客觀性,激勵學生創新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所以當前我國初中的語文教師有必要對自身的評價語言及評價思想進行改革。在評價過程當中,首先應當體現出對學生思想的尊重,在課程開始前、進行中以及結束后的評價過程中都應當在學生發言之后,對學生敢于表達的精神表示贊賞。而且應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不要隨波逐流,將自身的主張誠實體現出來,這時教師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有創新精神的,只是限于教學形式無法表達出來。所以教師應當利用客觀的、激勵性的評價去鼓勵學生,而不是用對或錯去限制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的創造潛力真正體現出來。
三、結語
創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項要素,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養、創新意識,而且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評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特別是在注重自主思考、探索與創新的時代,教師更應當注重對自身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讓教學更具激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董麗娟.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
[2]余建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