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珍


[摘要] 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在小兒過敏性紫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次研究共方便選取82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于2018年5—10月入院的41例患兒納為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2018年11月—2019年4月入院的41例患兒納為觀察組(予以預見性護理)。對兩組的護理效果作出分析與比較。 結果 觀察組皮疹、腹痛以及關節腫脹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t=2.340、3.680、3.410,P<0.05),并發癥發生率(9.77%)低于對照組(36.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90,P<0.05)。 結論? 在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有助于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快速改善,降低疾病并發癥發生風險,臨床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小兒過敏性紫癜;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6(b)-0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f 82 children with anaphylactoid purpur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41 patients admitted from May to October 2018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egular care). 41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edictive car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sh, abdominal pain and joint swell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2.340,3.680,3.410,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9.77%)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6.5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290,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dictive care in the clinical care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 can help promote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disease complications.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Predictive care; Pediatric allergic purpura; Nursing effect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理表現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發病群體主要為學齡期兒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血管炎之一[1]。兒童患病后,會出現消化道黏膜出血、皮疹、關節腫脹、腹痛、低熱以及頭痛等癥狀,甚至引發腎炎、高血壓腦病、急性胰腺炎以及肺出血等嚴重并發癥,不僅造成患兒皮膚及腎臟的損害,還會導致患兒的消化系統、泌尿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等受到不利影響,隨時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2]。臨床除了給予患兒抗生素、激素以及肝素等藥物治療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兒的預后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該院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入院的41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護理中,該文就其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共方便選取82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于2018年5—10月入院的41例患兒納為對照組,2018年11月—2019年4月入院的41例患者納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均知曉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義,且自愿參與;③患兒家屬溝通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肝病變、精神性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等患兒;②原發性及繼發性腎病者。對照組有27例為男患兒,14例為女患兒;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15歲,平均年齡(7.13±1.46)歲;紫癜程度:輕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9例。觀察組有28例為男患兒,13例為女患兒;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15歲,平均年齡(7.43±1.25)歲;紫癜程度:輕度18例,中度14例,重度9例。兩組相對應臨床基本資料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該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均按照疾病基本特征以及臨床表現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臨床各項指標監測以及服藥注意事項指導等。
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內容如下:
預見性護理方案制定。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護理組長、管床護士以及護理人員組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以及生命體征變化對患兒病情變化規律、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身心狀態進行綜合分析,提前告知家屬患兒存在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從而作出詳細護理方案。預測患兒可能會發生的的并發癥,評估其風險性,并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及治療措施。根據患兒的疾病嚴重程度以及護理需求確定護理重點,及時準確地作出正確的護理決策。
心理護理。由于小兒過敏性紫癜病情復雜,變化快,并發癥多,患兒家屬對該疾病的認知較為缺乏[3]。因此,護理人員需及時向患兒家屬講解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相關知識如發病機制、危害性、治療措施以及預防措施等內容,提高患者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加強與家屬的溝通交流,以此獲得家屬的配合。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隨時注意患兒的心理狀態,當患兒出現哭鬧、煩躁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緒時,應耐心安撫患兒,使用玩具、動畫片等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懼心理。針對年齡較大的患兒,護理人員則與其談心交流,了解患兒的內心需求,增強其治療信心。
皮膚及關節護理。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皮膚的護理,嚴密觀察皮疹的部位、大小以及形態等;隨時保持患兒皮膚的清潔,及時修剪指甲,洗澡時避免堿性肥皂的使用,洗澡時不要用力搓洗,不要騷抓,以免損傷破損的皮膚。日常穿寬松柔軟、透氣性良好的棉布衣服,并經常換洗,保持床鋪清潔、干燥、無碎屑。觀察患兒皮膚潰破情況,若患兒皮膚已出現潰破情況,則使用1%硼酸溶液進行濕敷。輸液注射時避開皮疹部位,動作需輕柔,止血帶不宜過緊,時間不宜過長,穿刺針眼需按壓10 min以上,避免出現出血感染情況。針對有關節腫脹癥狀的患兒,護理人員需嚴格限制患兒的活動時間,指導患兒采取舒適的體位休息,保持患兒關節處于功能位以及松弛狀態。若患兒關節腫脹較為嚴重,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緩解腫脹癥狀。
病情觀察。除了皮疹外,小兒過敏性紫癜還會出現消化道黏膜出血、腸梗阻、腸套疊、腸穿孔、紫癜性腎炎、腎臟病變、神經系統損害等并發癥[4]。護理人員應定時詢問患兒是否有腹痛癥狀,患兒腹痛時應盡量守護在床邊,詳細記錄腹痛的持續時間以及部位,腹痛者嚴禁腹部熱敷,以免出現腸出血。注意患兒大便的性質,觀察是否出現血便情況,對于血便者應詳細記錄大便的次數以及性狀,留取大便標本。對于出現消化道黏膜出血的患兒,應嚴格禁食、禁水,可采取靜脈補充營養。叮囑患兒減少活動量以及時間,指導患兒以舒適的體位休息,適當幫助患兒按摩肌肉,以緩解關節腫脹。詳細記錄患兒24 h尿量,注意觀察尿液的性質,若出現血尿以及蛋白尿,則考慮紫癜性腎炎的可能性。嚴密觀察患兒是否出現水腫、頭暈頭痛、肉眼血尿等腎臟受累癥狀。
飲食護理。患兒治療期間以流質進食為主,對于腹型以及混合型的患兒,應避免牛奶、魚、蝦以及蛋等異種蛋白質食物,可選擇豬肉、雞肉以及鴨肉等不易引起過敏的動物蛋白。飲食應以米粉以及面湯等為主,可適量加糖,待癥狀有所緩解后,可適當食用蔬菜以及水果等食物。對于腎型的患兒,則以低鹽飲食為原則,多以蓮藕、山藥、大棗以及水果等食物為主,忌食調味品,如生蔥、干姜以及胡椒等,避免造成腎臟負擔加重。鼓勵患兒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及蔬菜等,以及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豬肝等,以此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疾病恢復。
出院指導。出院時告知患兒家屬出院后6個月內應定期來院進行尿檢。家屬應讓患兒多臥床休息,并耐心與患兒解釋,消除其恐懼心理。叮囑家屬切勿帶領患兒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跌倒或撞擊身體,避免引起外傷出血。減少與動物皮毛的接觸,日常生活注意衛生,避免接觸有關過敏原,一旦出現急癥過敏,則立即就醫。鼓勵患兒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注意氣候變化,避免感冒著涼,避免加重本病,引起腎臟損害;隨時保持室內通風透氣,同時做好保暖工作。日常飲食以清淡、低蛋白、高維生素等為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告知家屬出院后需密切觀察患兒腹痛、便血等情況,腹痛嚴重者則及時來院就診,避免出現腸出血、創穿孔以及腸梗阻等危及生命的急腹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皮疹、腹痛以及關節腫脹等癥狀消失時間。
對兩組并發癥發生例數進行統計。并發癥包括消化道黏膜出血、腸梗阻、腸套疊、腸穿孔、紫癜性腎炎、腎臟病變、神經系統損害等。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血常規指標
兩組皮疹、腹痛以及關節腫脹等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明顯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明顯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臨床上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臨床認為,小兒過敏性紫癜與感染、食物、花粉以及昆蟲叮咬等過敏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具體的過敏原因往往難以確定[5]。目前該疾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案,臨床多針對臨床癥狀特點進行綜合治療,而在患兒治療期間給予其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其病情的好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護理方式有多種,以往多根據患兒疾病的共同特點以及基本治療方案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如病情觀察、用藥指導等,但該護理方式缺乏針對性以及全面性,臨床護理效果并不顯著[6]。隨著人們的護理需求越來越高,預見性護理逐漸被應用到各疾病的臨床護理中,相對于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更能體現出個性化、全面化以及細致化等特點,從多個方面以及多個角度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以此促進患者病情的好轉以及預后的改善。該次將預見性護理應用到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護理中,包括方案制定、心理護理、皮膚及關節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首先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疾病的變化規律、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并發癥發生風險進行評估,從而做出預見性的護理措施,使被動救治轉變為主動救治,確保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最大限度減少患兒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快速改善[7]。由于該疾病會給患兒帶來較大的痛苦,因此臨床針對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進行護理,增強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提高家屬配合度,消除患兒的各種不良情緒,使其積極面對治療,從而確保護理及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對患兒的皮膚、關節以及各種并發癥癥狀進行嚴密觀察,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消化道黏膜出血、腸梗阻、腸套疊、紫癜性腎炎以及腎臟病變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保證患兒治療的有效性。由于飲食是小兒過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患兒的飲食情況進行管理十分重要,通過飲食護理,可以有效控制過敏食物的攝入,從而減少疾病復發的可能性。此外,因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極易受到生活中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在患兒出院前對患兒家屬進行日常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十分必要,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復發,從而改善患兒的預后情況。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皮疹、腹痛以及關節腫脹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9.77%)低于對照組(36.59%)(P<0.05)。該文研究結果與王莉利[8]的研究結果較相近,該學者研究中,對照組并發癥為27.27%,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09%,由此證明預見性護理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并發癥的降低具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有助于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快速改善,降低疾病并發癥發生風險,臨床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齊新艷.預見性護理在過敏性紫癜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5):2855-2855.
[2]? 范紀燕,翟青.中西醫護理干預在小兒過敏性紫癜護理中的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8):139-139.
[3]? 李曉玲,王芳,呂燕.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護理體會[J].健康研究,2017,9(1):2759-2760.
[4]? 荊彩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7,41(3):274-275.
[5]? 關秀梅.小兒過敏性紫癜的飲食管理及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7):126-127.
[6]? 施艷,陳敬濤.優質護理模式在小兒過敏性紫癜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2):263.
[7]? 陳瓊,盧賢秀,黎艷超.預見性護理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血常規、腎功能的影響及對相關并發癥的預防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6):97-100.
[8]? 王莉利.預見性護理在小兒過敏性紫癜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7):151-153.
(收稿日期: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