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進
【摘要】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障礙,使教學更加生動,讓師生交流更加順暢,有利于學生們通過網絡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在教師間共享信息資源庫,使教學資料達到共享的目的。針對信息技術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系統闡述了農村初中英語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如何結合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資料?教學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對知識的建構過程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可以循著知識的發展脈絡,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因此,針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較差的狀況,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盡快對英語知識進行內化,使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術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以往,初中教學的課件制作沒有太多的變化,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是教學越來越向更開放的形式發展。教材也由單一變得日益豐富和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基礎教學的需要,借助課本學習知識。也可以通過開放性的網絡,借助各種虛擬手段,共享適應初中生學習的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對網絡中獲取的內容進行信息整合,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二)教師在課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農村初中教師,如果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繼續以前的教學角色、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話,很難想象教學質量怎樣才能提高,怎樣才能使初中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以前,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往往沉醉于知識的傳達,較少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信息技術發展下的教師需要轉變角色,適應自己在課堂中指導者的新角色,借助各種教學手段的創新嘗試,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進行轉化。
(三)學生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
學生在傳統教學工作中一直處于“被”學習的角色。學習本該是主動的,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使大部分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導致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況。初中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服務對象或者是服務中心,是學習中的主體對象。在初中的語言課堂中,學生要能夠利用課堂所創設的英語學習環境,來構建知識的認知過程,達到語言運用練習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特有的聲、光、圖片、色彩、動畫、影像等一體化的效果,讓學生通過感官刺激,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改變農村英語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改變了農村英語教學方法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通常是信息技術的直接應用者,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教師要盡快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現代網絡教育發達的情況下,教師要借助網絡資源,制作信息技術課件,不斷充實初中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制作各種形式的信息技術課件,激發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興趣。
(二)信息技術改變了農村英語教師思想
現代教育思想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要運用現代的教育理論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理論與技術相結合,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評價和管理,以便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盡可能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教師是英語課程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必須要樹立現代的教育思想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初中英語課程的探索、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三)信息技術轉變了農村學生角色
在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探究,使教學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內化。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利用教師所提供的資料或是自己所查找的信息資源進行個別化或協作式的交互英語學習。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快學生的反饋速度,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其隨機性、靈活性、信息多維性和具體化的展現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信息技術促使農村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信息技術具備了許多獨特的功能,更具備了廣泛應用于教學的潛能。為了更好地管理課堂教學并兼顧知識的傳授,用好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這也要求英語教師必須拋棄陳規,放開視野,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課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識,這有利于推動和促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同時,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又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課件的使用要學會處理度和量的關系。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課件,忽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影響上課的效果。
四、信息技術打造高效的農村英語課堂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課堂,而且為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的初中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教學平臺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又可以根據能力,拓寬學習范圍,更適合于初中學生的需要,給與學生更大的學習主動權,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同學分享課后的復習及課前預習,如文化背景知識、學習參考資料、圖片等,也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聽、說訓練,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總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農村初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具備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一味依賴信息技術教學而忽視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所具有的優點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信息技術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長處,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