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杰
【摘要】為了克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側重指導學生閱讀,忽視寫作教學的弊端,強調以讀促寫。結合已有的課堂經驗,論述了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基本策略以及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應用
讀寫結合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講授課文時,讓學生先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然后引導學生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嘗試仿寫、創造、表達。讓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讀寫結合教學法不僅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學到了寫作方法,還在閱讀中提高了自己的表達和寫作水平。
一、讀寫結合教學法的重要性
現在的語文課堂,很多教師致力于對課文內容的講授,在備課時他們的著眼點在于如何把文中的重點句段設計精彩,如何讓文章的高潮部分別出心裁,卻往往忽視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元素——寫。課文內容教得再好,學生不會運用,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失敗。現在的很多學生,上課發言積極,對課文內容理解得精益求精,唯獨寫作時卻無從下筆,思路混亂。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改變以往單一、膚淺的教學模式,在閱讀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表達策略,把清晰的寫作思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長期堅持下去,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了作者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策略,在學習中他們把讀與寫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他們會在讀中思,在讀中學,閱讀就成了他們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借鑒、運用、仿寫和創造就成了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目標。讀寫結合教學法從改變學生寫作難的問題入手,把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
二、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基本策略
1.讀——理解文本,感悟文章精髓。學生要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找到文章的精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讀,這里的讀包括泛讀、精讀、通讀、速讀、略讀等。
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閱讀:(1)讀整篇文章,讀通句子,理清脈絡。無論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是學生課下閱讀,都要先理解課文,弄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課文脈絡,初步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領悟文章采用的表達方法。(2)讀重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松坊溪的冬天》時,文中把平時的松坊溪和下雪時的松坊溪進行了對比描寫。于是,我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對文中對比描寫的段落進行朗讀賞析,讓學生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反復對比讀、體會。同時,在閱讀中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為學生進行了滲透和點撥。
2.思——品悟寫作特點,學習寫作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讀和寫巧妙結合,在讀懂、理解課文后重視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重視寫的訓練,重視有讀到寫的遷移。比如,我在講授五年級語文課《兩彈元勛鄧稼先》時,學生通過結合課下查閱的資料學習、交流了解了鄧稼先的事跡,學完課文,我讓學生再次快速地瀏覽整篇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與以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文中運用了插敘的寫作手法;接著,我讓學生找到插敘的內容和銜接插敘內容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體會怎樣用相關的語句連接插敘的內容,感受插敘寫作手法的好處及作用。這樣具體細致的寫作指導源于文本,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好的文本又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和詞匯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3.寫——嘗試方法運用,提升寫作水平。讀寫結合教學法最終的目標是寫,學生結合學到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進行仿寫和創造。比如,我在教學四年級語文課《綠葉的夢》時,課文學完后我為學生出示他們在校園里堆好雪人留影的一張照片,讓學生也回憶自己兒時的快樂,學生很容易把文中孩子們童年的快樂遷移到自己的回憶當中。相似的文體,緊密聯系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寫作時信手拈來,自由書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寫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學生不再為寫作時無話可說而頭疼。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由讀到思再到寫,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水平。
三、讀寫結合運用于語文教學時需注意的問題
1.寫的切入點要根據學段巧妙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法的運用,要結合不同的學段選好切入點巧妙設計,如低年級學生剛剛學習寫話,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根據重點句子出示相似的句式,讓學生填空;中年級已練習寫整段的話,教師可在某一部分內容講述完時讓學生回憶這段話運用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并出示提示,讓學生仿寫;高年級階段教師可結合整篇文章滲透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
2.做好閱讀與寫作的巧妙銜接。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時教師不能為了指導學生寫作而任意在教學的某一環節插入寫作指導內容。如果是在講授課文時進行寫作指導,教師要設計好銜接上下環節的過渡語,使教學內容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3.讀寫結合在不同體裁的文章中要巧妙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能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文章的體裁,根據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