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會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師生互動環節。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跟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基于小學生特點,就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有效性 策略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課程會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長而對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及思維能力會有更高的要求,學生只有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學習知識的新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及引路人,在教學中要加主動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通過在課堂中有效提問引導學生掌握思考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語文學習中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注重問題內容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要促進提問的有效性,要注重所提問題要難易適中。所提的問題太難了,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學生就會要么隨意亂答,要么索性不答,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問題難度過大也會大大提高學生回答的錯誤率而降低學生學習信心。因而,在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狀況進行提問,所提的問題盡量要控制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文的教學時,這篇課文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小豌豆甘于付出、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對于小學期間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這個深層次的含義難以體會,學生在家庭中一般都是接受愛的那一方,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若是教師在一開始就直接發問:從這篇課文中可以看出第五粒豌豆怎樣的優良品質?學生便會覺得問題過于深刻而難以作答,從而降低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先將深刻的問題簡易化,再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了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五個豌豆都去了什么地方?他們的最后的命運怎樣?”“第五粒豆的到來使得小女孩的心情有什么怎變化?給小女孩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幾個問題與之前的問題相比較,更為淺顯,學生只要聯系全文,就可以順利回答出五粒豆子不能的性格造就的不同命運,同時也知道了第五粒豆子成功地長大,完成了小女孩的心愿。基于此,教師再提出問題:“小女孩為什么成功的戰勝了病魔?”通過提出問題將學生的學習重點漸漸的引向主要教學目標,在學習中懂得了豆子的付出對于小女孩的重大意義,也明白了愛的可貴及助人的重要性。另外,教師所提問題目的要明確,過于含糊的問題會導致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不利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
二、立足于學生實際能力
在語文的學習中,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很好的語言感知能力,由于學生的成長經歷各有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有各自的不同,從而在各個領域所擅長的事情也會不盡相同。因而,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的能力水平出發,讓提問更具有廣泛性、科學性,促使課堂提問能夠面向全班學生施行,如教師在進行《云雀的心愿》教學時,圍繞引導學生理解森林為什么實在太重要了為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所涉及的問題難度也在逐漸加大,教師在這一過程要通過分層設問引導教學不斷深入,學困生對于課本的學習易于感到疲乏,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課前就相關課外知識提出問題:“在你身邊都有哪些環境被破壞的現象?”首先,學生就可以通過問題聯想到實際生活,再從生活中的環境問題過渡到課堂的學習之中來,也就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小云雀飛到了幾個地方,各看到了什么景象?”帶領學生了解全文后,再設計問題“為什么森林實在太重要了?”由優等生進行回答,學生在漸漸深入的問題中最終解讀出森林太重要了的原因,也體會到了保護環境的現實意義,從而也就順利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其次,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有的學生思維相對比較遲緩,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差,給的思考時間過短,學生會難以回答,而如果時間過長,學生在思考時容易分心。此外,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支支吾吾時不應馬上打斷,而應耐心帶領學生慢慢解析題意、解答問題,同時還要以溫和的方式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如“你的回答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這一點非常好,如果能回答得再流利一些就更好了。”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三、注重提問方式的靈活性
在課堂中,教師若總是運用一板一眼、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提問,會導致課堂過于枯燥,而提問也不能很好地起到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加強提問方式的靈活性是調節課堂氛圍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優化提問技巧。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提問方式的趣味性,在課堂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才會更加自覺、高效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例如,在進行《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時,課前教師可以將預先帶到教室中蘋果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你們在這個蘋果中看到五角星了嗎?”學生統一回答說沒有,教師再提出問題:“那么文中的小男孩為什么在蘋果中看到五角星了呢?是他自己放進去的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蘋果,但是若不以創新的思維將很難發現蘋果中蘊藏的“五角星”,對小男孩的“五角星”好奇心會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課堂,探索其中的奧妙。其次,教師在提問時要有所變通,學生的思維通常很活躍,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不難遇到有的學生會提出比較有研究價值且在教學目標以外的問題,問題提出時常常會勾起全班同學的興趣,教師在這時可以適當更改一下教學計劃,不能因為怕影響課程進度就將其擱置,而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趁熱打鐵,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問題的結果,對于在課堂上一時難以回答上來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其布置為課后作業,鼓勵學生自主查找相關的資料,嘗試解答相關的難題,并在下次上課時,教師再與學生一起討論。
四、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
課堂有效提問,除了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入課堂之中、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啟發學生思維。學生在思考問題答案時,常常會遇到不知從何處開始的狀況,或是遇到思考瓶頸,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提問方式,幫助學生整理思緒,找得到突破難題的方法,促使學生思維能力上升到新的水平。例如,教師在進行《爬山虎的腳》教學時,在課堂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文中有使用了大量的筆墨用來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但又是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要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學生聯系全文、充分發揮自己的同理心,嘗試站在文中“我”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對于生活經驗尚且不足的學生來說相對比較困難。教師在這時就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在生活中你的興趣愛好是否有被干擾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當你給別人帶來苦惱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回想起自己的切實感受,從而也就能夠很好地站在“我”的立場,理解“我”的感受。
五、結語
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有效提問的關鍵在于如何設計令學生更樂于、易于回答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優化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更高效地進行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龍玲.城區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策略[D].湖北師范大學,2017.
[2]王彬.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誤區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 :248.
[3]季有東.淺析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J].學周刊,2018,(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