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芳
【摘要】初中英語學習不僅僅是純技能提高的單軌道,也是情感、心靈和價值觀都需關注的多軌道;英語教師,應該以生為本,使之“天高任鳥飛”;人文滋養,使之“海闊憑魚躍”;自主發展,使之“萬樹梨花開”。初中英語學習需要重建積極的、濃濃的、蓬勃的人文生態。英語教師需要展現出極具魅力的人文姿態,與學生一道沐浴在人性與人文的神圣關輝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文生態?以生為本?自主發展
一、以生為本,使之“天高任鳥飛”
“核心素養指向人本身。”既然強調人本身,那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真實學情和當下遭遇就顯得不可或缺。教師不能僅僅關注那些英語水平高,能夠為班級爭榮譽的優等生,更應關注那些處在“邊緣地帶”的學困生,關注那些視英語學習為“不可逾越的天塹”的學生,給他們以特別的輔導、情感的安慰、技巧的傳輸、信心的重建?;蛟S這些人經過更多心血的付出仍然學不會英語,但情感的慰藉和心靈的純化已經是對他們的長久的回報。
悉心觀察,英語學習中的確有一些學困生,或口語對話極其糟糕,或書面作文亂七八糟,或對英語語法一竅不通,或對英語閱讀畏如“猛虎”……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一些人文姿態:學案設計上,以生為本(尤其以學困生的真實學情為本);課堂提問上,循循善誘;課外作業上,分層布置;英語活動中,頻頻照顧;口語對話中,降低標準……如此,或能大面積地解放學生。
以生為本,就是充分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效能感,真正注重那些學困生的偏好,特別留心學生的英語學習負荷力,真正關注學生的可塑性。這個有口語對話缺陷,那個有英語閱讀障礙……這一切,都應該成為英語教師案頭上的研究課題之一。當我們真正以生為本時,每一個學生都會有所提高,那怕他(她)曾經處于學習的“黑暗期”,而現在可以“天高任鳥飛”。
二、人文滋養,使之“海闊憑魚躍”
初中英語教材中蘊藏著人文生態方面的“涓涓細流”,而那正是重建英語人文課堂生態不可或缺的因子。作為教師,應該在英語教學中注入“愛心、責任心、同情心、憐憫心”等情感因子,以此重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生態。備課中特別的挖掘、授課中巧妙的滲透、實踐中不經意的糅合,皆可以讓英語中的人文滋養成為常態。
如九年級第二單元提到的中秋節,不正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極好的范例嗎?教師不妨趁機滲透“小家與大家、團圓與統一、堅守與孝敬”等人文思想;九年級第三單元中提到的《二泉映月》,不正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極好的契機嗎?教師不妨通過在英語環境下的文化介紹,播撒一顆親近中華文明的種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那些饒有風趣的成語介紹,聞名中外的愚公移山,膾炙人口的后羿射日,等等,無不是孩子們“精神滋養”極好的“維他命”……
是的,盡管我們學習的是外語,但卻用外語詮釋漢文精華,用英語的形式表達對漢文化的尊敬,在此過程中,英語口語生命的豐富、漢文道德情懷的傳承、心靈情感世界的重建、道德生命大廈的堅固,才是英語學習中更為值得一搏的境界。千萬別忘了,無論語言形式有多少變化,文種有多么豐富,但精神的澆灌和品性的純化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
三、自主發展,使之“萬樹梨花開”
強調自主發展,那么,整齊劃一的英語學習就是要不得的。曾幾何時,英語寫作中寫教師,就都是教師像媽媽無私而又大方、溫情而又嚴厲;寫一件事,就是你幫了我,我受到了感動;寫風景,就是美倫美奐,到處都是大好河山……通過實踐,我們認為,這樣的整齊劃一該到了擯棄的時候了。人文生態視域下的初中英語學習應該強調“吾手寫吾心”,應該抒真情、表真意、寫真心,最大程度的實現個性表達、創新表達和真實表達。
就英語對話而言,切不可硬性規定,而是盡可能、大面積地讓學生自主對話,關于友誼、關于青春、關于情感、關于成長的煩惱、關于私密等等,皆可以成為對話的素材;就英語閱讀理解而言,倡導個性解讀,另類解讀、深度解讀,切不可一棍子打死那些不符合標準答案的解讀;比如就初中英語寫作而言,就應該最大限度地引領孩子們自主選材、自主表達、自主修改、自我評價。那怕作文中某個學生批評老師,但他的語句流暢、情感真實、善于說真話的態度值得肯定……
更多英語形態的學習都少不了孩子們的自主自悟,而這正是人文生態重構中更為重要的一環。的確,大面積的自主,其實就是對學生自我的肯定,就是對人文的提倡,就是學生成長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人文生態就是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能夠激勵人,能夠給人以安心、舒心、放心,能夠由“內部勃發出一種積極的力量”。初中英語學習需要這樣的積極的力量,需要重建積極的、濃濃的、蓬勃的人文生態。英語教師需要展現出極具魅力的人文姿態,與學生一道沐浴在人性與人文的神圣關輝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石鷗.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