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一 楊燕軻 熊謙
【摘要】慕課已經成為全新的“書”的形態,既可以展示豐富的視頻學習資源,又可以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慕課強調知識點碎片化和通過教學設計,提升學習者黏性。如何將這場“學習的革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將中職階段的關鍵核心課程、學習的完整過程、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等諸多環節完整地、系統地在線實現,以切實提高中職生的培養質量。本文從慕課平臺、網絡學習共同體及中職生基于網絡學習這三個方面開展研究,用基于慕課的網絡學習平臺對中職學生的網絡學習共同體開展研究,構建提高中職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慕課?教學任務?學習共同體?技能型人才
一、前言
在全球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家陸續提出了“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要發展戰略。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強力支撐。當前,中國制造業整體上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通過整體轉型升級,以提升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的是想通過協同創新平臺、行業或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配合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等國家層面統籌的重大示范項目工程,徹底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十三五”階段和未來一段時期內國內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挑戰和重大機遇。因此,職業教育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培養適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創新驅動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戰略等。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人們的社會分工將重新洗牌,新的高技術職業大量涌現。因此,新時代的職業人才必須具備運用新科技、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能力,同時,還要能夠跨界適應新模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把技術扎在科技鏈上,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程植入崗位鏈上,把教師連在新知識鏈上,把教育對接在人才鏈上,使人才結構趨于合理化,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慕課具有規模大、開放和在線的特征,有數量足夠的優質學習資源。在積極推進中職學生在利用慕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慕課學習共同體,對提高中職生的人才培養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基于慕課的學習共同體的發展現狀
世界上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國家的學者通過研究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對人們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客觀影響,發現了基于學習共同體下催生了某些新型的人際交互關系及信息交流方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Ruth E .Brown 提出的“網絡課程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過程”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大概分為: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定義、模式及實現途徑等相關理論;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共同體所關聯的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等網絡技術建構學習共同體的途徑;實現和達到網絡學習共同體所需的共享資源和人際交互;網絡學習共同體在一定范圍內的實踐效果及評價體系。
當前,國內關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多數是聚集于基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與之相關的專業技能培養這兩點,即通過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組成的基于網絡的慕課學習交互平臺,考量的是在網絡學習共同體下學生之間在協作、日常交互中了解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網絡學習共同體這一不斷能夠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和共享學習資源的學習方式和環境,正逐步在國內掀起一股熱潮。
三、構建學習共同體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1.協作學習。從教育的外部環境來說,現代人類社會是一個協作緊密的群體社會,人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具有群體性、協作性。通常來說,協作學習指的是學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進程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進而通過互相關聯的協作學習方式所進行的相關知識、技能獲得的活動。
在課堂中進行的協作學習通常由教師主導,通過分配學習任務來掌控教學過程,教師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在基于網絡的慕課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不需要同處一個地域空間,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都經由網絡空間進行,在這種突破時空和地域界限的教與學的模式當中,需要突出協作的課程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們提升互動互信和歸屬感,并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效果。
2.情境認知。人類社會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個體擁有相異的社會屬性(歷史、文化、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在不同的環境中參與和反饋各種社會活動。由此可知,情境是人類進行一切認知活動的根本和基礎。在情境認知的理論中,學習活動就是通過學習者個體參與到一致的情境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實踐過程。情境認知過程在活動交互中主要表現為:(1)主動性。在基于情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不會只是被動地去觀摩所經歷的學習過程,而會積極參與到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中去構建知識傳授和學習過程產生的真實情境中;(2)情境性。它強調情境的重要性,在學習認知活動中,往往需要根據需求去設定相關的情境,以此去指引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學習;(3)探究性。在情境交互的認知過程中,教授者會讓學生們積極融入到基于真實過程的學習情境中,通過探究求解過程而不是直接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用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能。
四、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和實施途徑
圍繞慕課環境下的中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主要是圍繞以下三方面工作展開工作:
第一,獲取中職學生對于慕課的了解及使用情況。通過調研中職生群體對慕課的學習和使用情況,得到基本的學情。
第二,中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基于慕課的中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支撐慕課課程開展的核心組成成分,它主要包括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交互環境探究,學習和溝通的交互情況,基于實際得到的學情所開展的配套管理活動等。
第三,構建基于慕課的視角下的網絡學習共同體,以提高中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交互探究式學習,可以極大地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參與度,增加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五、結語
通過基于慕課的平臺下對中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構建了提高中職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體系。形成了一種全新視野的基于慕課環境下的中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環境,借助慕課學習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學習碎片化的時間,通過合作、交流、溝通互動等方式去解決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同時在學習心得和經驗上互動共享,有利于建立中職生良性發展的動態學習群體。
參考文獻:
[1]徐偉強.基于慕課的大學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周靈,薛雁丹.慕課理念下的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J].教學月刊,2014,(04).
[3]嚴繼昌.高校繼續教育的“契合、融合和整合”[A].2015國際遠程教育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5.
[4]龔榆桐,李超建.應用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初探[J].管理觀察,2018,(31) :125.
[5]劉婧萱,譚慧影.“互聯網+”背景下學習共同體的創建[J].黑龍江科學,2019(11)
[6]周靈,薛雁丹.慕課理念下的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J].教學月刊.2014(02)
[7]王毅.慕課(MOOC)在中職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6(08)
[8]阮顯政.淺議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特征及意義[J].高教學刊,2017(05)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XZZJG2018B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