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明
摘 要:在如今,新課標要求教師要能在實現知識教學的前提下,達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為了達成此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明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做出有效的教學調整。對于初中物理而言,其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學科,而物理學科與實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若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實現物理實驗的有效開展,就可以達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核心素養即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個人發展和國家社會發展有著長遠意義的能力的總和。換而言之,核心素養的核心即為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習科目,而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開展有效物理實驗教學,那么學生的能力就可以在物理實驗的進行中得到有效培養。
一、變演示為參與,實現學生能力發展
若想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有效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也就需要能對實驗教學的模式進行調整,以保證實驗教學的高效進行。在過去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時,往往會以演示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是由于在教師眼中,實驗只是幫助學生達成知識理解的一種措施,對于學生的發展并無多大幫助。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之下,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的親身參與,學生的能力發展在其中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而在如今,為了貫徹對學生能力發展的有效培養,教師就需要對自己的實驗教學策略進行調整。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創建可供學生實踐參與的實驗情景,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探究之中,借助小組探究的有效進行,實現其能力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根據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實驗的開展模式進行轉變。在過去,教師在進行該課相關實驗的教學時,往往會采用演示實驗的模式來進行,而這樣的教學實驗設計學生并不能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在如今,為了達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做出改變。在其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帶到實驗室中,讓學生借助對實際儀器的操作進行探究,達成對相關知識的有效掌握。
二、結合生活實際,達成實驗設計生活化
為了達成借助實驗教學開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嘗試著提升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而為了達成此目標,教師在實驗教學設計中就可以加入生活化的教學元素設計,使實驗可以呈現生活化的趨勢。若教師可以有效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就可以通過實驗的開展感受到物理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這對于學生的實驗理解和興趣提升都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設計生活化實驗。為了完成生活化實驗教學的設計,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還要在實驗選擇階段做出考慮,在其中,教師要對當前學習中涉及的實驗進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哪些內容與生活實際存在銜接,然后再從其銜接入手,做出有效的教學調整,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直流電動機”這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設計一個“電動小輪船”的實驗。在其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線圈和磁鐵作為電動機的配件,讓學生自由選用其他材料組裝直流電動機。在組裝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將電動機裝在由自己小組設計的船身上,在設計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放在水面上,看其能否順利運行。像這樣,通過生活化實驗的設計,學生的興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調動,且其實際應用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深入解析,實現學生科學態度責任培養
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是物理實驗承擔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其也是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相應的,為了實現實驗教學的有效進行,達成此培養目標,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深入研究、深入解析,帶領學生針對實驗的各個組成部分都進行分析研究,使學生明確物理實驗的各個過程的規范操作方法。而在學生的實驗操作完成之后,為了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操作不當之處進行修正,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重現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使學生感受各個步驟的規范操作方法,在其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實驗事故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使學生明確規范實驗的重要意義。
例如,在“探究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探究中。而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就要針對各個儀器進行說明,使學生明確其操作辦法。而在實驗結束后,為了進一步創建規范實驗的理念,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指正具體操作步驟。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對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也要作出相應的改變。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能做到變演示為參與,實現學生能力發展;結合生活實際,達成實驗設計生活化;深入解析,實現學生科學態度責任培養。
參考文獻:
[1]羅勇.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55.
[2]胡建榮.例談核心素養時代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2):44-4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