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 王思懿 李純



摘要:浙江省是美麗鄉村的開創地。自邁入了美麗鄉村建設新時代以來,政府一直對美麗鄉村建設竭盡心力。如何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以來為政府高度重視。在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本文通過對選取的浙江省6個美麗鄉村進行實地調研,收集到居民個體的微觀數據,并結合地方的經濟能力和人口結構宏觀角度建立評價體系。利用熵值法得到居民素質水平、家庭經濟結構、人口規模結構、地方經濟能力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別為21.39%、21.17%、23.13%、34.32%。在二級指標中,地方就業人口、地方生產總值和地方工業企業生產總值占比較大,分別為12.29%、11.97%、11.2%。并根據權重計算得到6個鄉鎮排名。得出結論,在美麗鄉村建設上,人力資源的質量問題正是決定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關鍵性因素,解決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進而推動地方經濟實力,讓農村居民自身成為帶動美麗鄉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建議上,提出鄉鎮要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解決地方性的工業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加大環保及環境改善力度,進而促進鄉鎮發展。
關鍵詞:美麗鄉村;熵值法;評價體系;鄉鎮排名
中圖分類號:F127;F520?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4-0101-03
一、引言
2018年4月,浙江省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全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部署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再次深化建設美麗鄉村深層內涵。不難發現,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不同類型的鄉村各具特色,擁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它們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優勢,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示范與典例。在貫徹美麗鄉村政策實施方針的同時,如何對鄉鎮建設結果進行評價,并構建評估體系,讓鄉鎮有針對性地解決在建設中的難點。成為美麗鄉村發展的又一基本問題。并且,我國目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要關頭,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評價體系也成為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
在此基礎上,由于熵值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以及在客觀權重賦值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因此本文通過熵值法建立鄉鎮綜合的評價體系。旨在完善鄉村建設的評估體系,并在分析結果從保證農村居民收入正常增長、發展農村教育普及投資理財教育、構建農村金融市場拓寬投資渠道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四個方面得出助力美麗鄉村發展的具體建議。挖掘鄉鎮特色發展潛力,助推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參考路徑。
二、文獻綜述
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保障基礎,只有基層基礎堅實牢固,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和諧穩定、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自美麗鄉村概念提出以來,各地積極展開實踐,同時為學者對美麗鄉村建設成效評價奠定扎實的基礎,其中:
王秋輝等(2017)提出在檢驗美麗鄉村建設成效上要保持著科學的、系統的、可行的原則,要立足與實際,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為評價指標的選取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2020等(劉德林)利用熵值法并選用我國31個省份面板數據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的時空演變特征。并得到農村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則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提升存在正面的效應。安潔等(2018)從規劃編制、基礎設施、村容環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村務管理7個層面建設了美麗鄉村建設體系。張易等(2019)從村民、產業、環境、文化4個方面,采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分析法來構建美麗鄉村建設成效評價體系。
吳理財等(2014)提出美麗鄉村建設不僅需要外在的因素促進,關鍵還要激活鄉村建設的內在發展活力,并提出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創新在激活鄉村發展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三農”問題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美麗鄉村建設是解決農村居民的重要一環,大量學者在探討美麗鄉村建設成效評價體系中作出了大量的實踐,同時為本文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數據來源和基本分析
本文選取浙江省6個美麗鄉村試點鎮,分別為鸕鳥鎮、百丈鎮、黃湖鎮、徑山鎮、王壇鎮、富盛鎮,以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的方式對鄉鎮居民實地調查。本次在上述6個美麗鄉村試點調查共計發放388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26份。有效問卷率為84.02%。并通過調研方案涉及居民滿意程度、居民文化水平、居民家庭日常消費支出所占收入比重、居民家庭理財支出所占收入比重、居民收入5個指標。
在數據處理上,居民滿意度又分為不滿意、一般、良好、滿意4個程度,在數據量化中采取主觀賦權法,不滿意、一般、良好、滿意4個指標的權重分別為1、4、7、10,并計算每個鄉鎮在每個滿意程度上的比重,乘以相應的權重,得到每個鄉鎮的滿意居民滿意度指標。在滿意程度上,39.65%的調研對象對美麗鄉村建設持滿意態度,26.19%的調研對象對美麗鄉村建設持良好態度,19.47%的調研對象對美麗鄉村建設持一般態度,14.69%的調研對象對美麗鄉村建設持消極態度。
在居民文化水平上,根據受教育的年限定量測度。同時,對于民家庭日常消費支出所占收入比重,乘以居民收入得到居民家庭日常消費金額,最后,對于居民家庭理財支出所占收入比重,乘以居民收入得到居民家庭理財及金額。
四、實證分析
1.評價體系的構建
根據2018年在6個鄉鎮發放的問卷得到量化居民政策滿意程度、居民文化水平、居民家庭負擔程度、居民家庭理財計劃4個微觀指標。宏觀層面上地方常住人口、地方就業人口、地方財政收入、地方生產總值、地方工業企業生產總值的,指標結構和數據見表1和表2。
2.模型構建的基本原理
3.實證結果
基于熵值法的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得到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的權重依次是地方就業人口、地方生產總值、地方工業企業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地方常住人口、居民家庭理財金額、居民家庭日常消費金融、居民政策滿意度、居民文化水平。數據歸一化后賦權得到鄉鎮排名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