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對自然學科的系統性學習往往僅僅停留在教師的課堂講授方面,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知識習得過程是不利的,學生很難得到一個系統性的認知。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情景教學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情景教學模式是近些年來新出現的一種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使生物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深刻地掌握所學習的生物知識,從而成為具有良好思維能力的人。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景教學;研究策略
所謂情景教學法,主要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情感的共鳴,學生能夠在愉快良好的課堂氛圍當中學習生物知識,從而促進自己生物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情景教學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有利于讓學生掌握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從而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極大的興趣。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特點及其現狀
生物是一門觀察自然現象的學科,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初中生物教學課標對學生的要求較低,學生只需要掌握一些基礎性的生物知識即可。但是在實際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不感興趣,感受不到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也不能感受到生物課堂的魅力,在學習和考試的過程當中都沒有靜下心來去學習生物知識,生物能力得不到提高[1],也達不到中學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情景教學法的內涵和優勢
情景教學法主要是指在課堂上構建與生活相似的逼真情景,而這逼真情景則是非常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努力營造一種真實的具有渲染力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能夠不斷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所學習的生物知識,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情景教學法有著明顯的優勢。第一,它改善了教學的環境,活躍了課堂氛圍,豐富了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第二,運用情景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不斷思考、深入思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
三、初中生物情景教學法探究
1.創設趣味的情景
要想讓學生提起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首先就要豐富他們在課堂上的體驗。只有讓他們感受到生物課堂是非常有趣的,他們才能夠真正喜歡學習生物。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聯系生活來創設課堂的情景,從而使課堂的趣味性得到提高。在生物學習的過程當中是需要大量進行實驗的。比如,初中老師就可以準備實驗的原材料:綠豆和濕紙巾,然后把它們放進一個盒子里,讓學生每天都堅持給這個盒子澆水,推測這個綠豆之后可能會出現的情況。這種類型的實驗對學生來說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時,實驗現象也非常容易觀察。學生通過觀察綠豆最后的狀況來得出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現象來推測出這個實驗的本質。通過這一個情景,能夠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構建實驗情景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實驗是組成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有的實驗涉及動植物的內部結構,如果要讓學生在生活當中進行這些實驗是不現實的。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相關的模型,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模型,能夠感受到生物知識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實驗模型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同時也為構建實驗情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除了提供一些實驗模型之外,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易于動手操作的實驗。比如,用顯微鏡去觀察洋蔥的結構。每個學校都會有實驗室,而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結構是非常易于操作的。在觀察洋蔥結構之前,要對洋蔥進行部分處理。對洋蔥進行部分處理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基礎實驗技能的過程。實驗情景教學是初中生物情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情景教學,學生能夠對生物學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從而感受到生物知識不僅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動手實驗去獲得。
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情景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它仍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根據所學習的內容以及課堂所要達到的目標,合理創設情景,發揮出情景教學的最大意義,讓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徐俊.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的研究與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7(6Z):341.
[2]吳曉芳.情境教學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作用的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7(3):97.
作者簡介:趙娟娟(1977.10—),女,漢族,籍貫:甘肅武都,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育。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