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娟
摘 要:分層走班能夠有效解決傳統(tǒng)班級授課中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通過設置適合該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現(xiàn)有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達到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走班;實踐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1.英語新課標的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就是根據(jù)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2.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
筆者所任教的初中長沙市長雅中學在實施分層教學前,對2016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有77.82%的學生英語學科自我評價優(yōu)異和良好,21.79%的學生自我評價一般和較差;77.04%的學生半小時內(nèi)能完成作業(yè),22.56%的學生需要1個小時完成作業(yè);87.55%的學生認為作業(yè)難度適中,12.06%的學生認為作業(yè)偏難。由此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時采用分層走班教學方式,因材施教,符合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3.長雅中學進行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
長雅中學從2016年10月開始,在2016級學生中實施了“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把相鄰的兩個行政班中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組合在臨時班級A班上課,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組合在臨時班級B班上課。A班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特別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鉆研的能力。B班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許多學生比較厭學,對學習沒有多大興趣,教學的重點是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他們對本學科的興趣,降低教學知識的難度和學習的強度,讓他們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不斷得到提高。實踐證明,分層走班教學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有利于促進班級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英語分層走班對教學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比如學生走班上課,經(jīng)常會耽誤1~2分鐘的時間,等學生穩(wěn)定下來還需要1~2分鐘,而且B班學習習慣差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紀律非常不好,影響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因此,研究切實可行的“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1.備課分層
教師要分層備課,發(fā)揮備課組的力量,指定專門的教師備A層或B層的課,這樣可以資源共享,減輕老師的備課負擔。在教學目標上,A 班的教學目標是確保基礎,適當拓展加深難度。B班的教學目標是注重基礎,適當降低要求。比如教師在教授 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句型中,讓A班的學生學會用這個句型造句,讓B班的學生理解這個句型,用這個句型回答一定的問題就可以了。在教學進度上,A班比B班進度要快,A班一個課時上的內(nèi)容要比B班多,比如人教新目標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A班從1a上到2c,B班從1a上到1c。
2.授課分層
課堂教學是開展分層教學的主陣地,針對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在A班,由于學生基礎比較好,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情境,通過pairwork或groupwork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在B班,老師上課要更有耐心,更有激情。老師上課激情四射,學生聽課才會興趣盎然。B班的學生喜歡競爭,每節(jié)課筆者把全班分成兩個大組,設置簡單的教學任務,兩組之間進行PK,鼓勵學生通過完成這些小任務為小組爭光,當堂課贏了的小組可以得到獎勵,比如當天能免抄寫單詞或者得到在家長群實名表揚的機會,這可以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此外,B班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學法指導。背單詞是他們非常頭疼的事,除了根據(jù)音標記單詞,筆者還教給他們一些有趣的單詞背記方法。比如諧音記憶法,可以根據(jù)漢語諧音來記單詞的拼寫和含義。舉兩個例子,pest的讀音好像“拍死它”,意思是“害蟲”,我們對害蟲要“拍死它”。ambulance的讀音好像“俺不能死”,所以是救護車的意思。很多B班的學生記不住語法規(guī)則,筆者會自編語法口訣,幫助他們記憶。比如定冠詞the的用法多且雜,筆者編出一句口訣“獨舊雙方級樂序,姓形山河冠黨團”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獨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物,如the sun,the moon等,舊是指再次提到的事物,雙指雙方都知道的事,方指方向方位,級指形容詞副詞的最高級,如the happiest man, 樂指西洋樂器,如play the piano,序指序數(shù)詞,如the first,姓指the加姓氏的復數(shù)表示一家人或夫婦,如the Greens 格林夫婦或格林一家人, 形指the加形容詞表一類人,如富人the rich,山河指山河湖海,如the Changjiang river, 冠指習慣用法,如in the morning,黨團指組織機構,如the Communist Party。
3.課后作業(yè)分層
“課后作業(yè)要進行分層,難易要適中,多少要適量。A 班主要是基礎題加能力提高題。B 班重點完成基礎題和鞏固練習題。”
4.單元測試分層
每次單元測試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有一些特別基礎的題在試卷上注明只要求B班的學生完成,部分試題以選做題的形式要求A班的學生做。
5.課后輔導分層
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在課后輔導方面采取不同的形式,做好培優(yōu)、扶困工作。對B班的學生重點指導其掌握好課本內(nèi)的基礎知識,對A班的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他們自主學習,每天完成一篇完型填空或閱讀理解,拓展知識。
6.分層編寫導學案
備課組集體分工編寫出適合A班和B班的導學案,A班的學案有對句子的仿寫,要求掌握的單詞、短語、句型更多,B班的學案更重基礎,更加重視單詞的過關默寫。
三、結語
分層走班教學,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能力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這是使學困生重拾自信的臺階,也是使學優(yōu)生擁有遨游學海的鐵槳。
參考文獻:
施丹丹.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