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與現代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教育領域同樣也在發生變化。課堂教學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之一,其在教育領域中的地位非常高,學前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作為整個學前教育活動開展的核心內容,一直都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尤其是近些年學前教育回歸課程內容已經逐漸成為教育界探究的熱門內容之一,使得教育工作者對學前教育回歸課程的深入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通過對學前教育回歸課程概念及其必要性的分析,探究具體的回歸生活課程策略,以促進我國學前教育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研究
學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教師以及家長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的引導,借助具體的事物,對學前階段的兒童進行智力開發研究,使得兒童變得更加聰明,并且制定出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系統性教學方案,對學前教育兒童進行合理的大腦刺激,使大腦的功能逐漸完善的教育過程。生活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在教學過程之中聯系生活內容,還應當通過引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所以,在學前教育過程之中開展生活課程回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必要開展的教學活動,它能夠提高學生對社會、對自然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習實踐能力,教師要盡可能通過回歸課程教學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概念分析
學前教育就是指幼兒從出生到進入小學之前的這段時間所接受的啟蒙教學,也就是在幼兒園階段所接受的教育。我國自從20世紀開始確立出具體的學前教育方案,制定學前教育課程,使得許多兒童在該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獲得智力的開發。同時該階段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是以兒童為基礎,且無論是教學方案的制定還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當有計劃、有目的,還要結合兒童的實際生活內容以及現實生活特點來開展。
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主要就是通過制定出具體的課程,聯系好學前教育階段兒童所面對的生活實際環境,將學校的教學課程與社會生活建立起一種融合且協調的關系,以引導兒童實現個人與社會之間價值觀念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引導,使得學生逐漸養成探究自然的求真意識以及審美意識。在學前教育階段通過課程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通過持續開展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各項基礎能力,突出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作用。
二、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的必要性分析
在學前教育階段所謂的回歸生活課程,就是將教育、課程、生活這三個方面進行結合,讓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感悟生活,從課程學習中學到相應的知識,并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回歸生活課程對于學前教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以及作用,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通過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在教學過程和生活之中讓學生感悟到更多的知識,并將生活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教育工作者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生活以及學習成長打下基礎。其次,回歸生活課程能夠促進學前階段兒童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素質提升。學前教育階段回歸生活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同時都具備一定的生活內容。通過課程教學讓兒童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實際生活環境。以學前教育階段教師帶領兒童認識顏色的教學過程為例,教師就需要設計出更加全面、具體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根據生活中的不同事物進行合理的分辨,以形成最基本的認知能力。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需要學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之中,以更加全面、更加嚴謹的態度去面對,才能促使幼兒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最后,通過回歸生活課程內容的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通過持續的教學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生活之中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價值,以完善自身的生活。教師也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因為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之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感悟生活,并進行積極的自我創造,從而推動整個學前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三、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的教學策略
1.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學前教育階段與其他階段的教育不同,該時期的教育更加側重于構建情境模式進行教學,以接受以及發現學習為基礎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在學前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唯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以及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夠完成相對應的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一定要結合兒童在該階段的心理特點,將教學內容、生活情景、教學教材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將兒童階段的教育滲透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以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在這個環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過程之中,充分激發其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例如,教師在強化兒童身體素質過程之中,可以設計出關于“健身操”主題形式的活動。首先要由教師進行簡單的健身操表演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鼓勵兒童與教師共同參與健身操鍛煉過程。通過這種教學活動使每個學前兒童都能夠學到相應的健身操知識,并反復練習強化自身體質。
2.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對于不同階段的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作用以及意義,成年人認為游戲只是放松身心狀態的一種活動,而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游戲就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根據實際的調查顯示,許多地區的學前教育課程主要都是通過游戲來開展的。而游戲更是適應學前教育兒童特征而逐漸產生的。兒童在游戲過程中可以按照他們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選擇并且具有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兒童感到身心的愉悅,所以學前教育教師在進行學前回歸生活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一些游戲活動,運用現有的教學材料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兒童引入游戲情境之中并且與兒童共同合作。通過這種模式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兒童各方面的能力,還能給兒童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這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以及作用。
游戲作為學前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受到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游戲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具有規范性。兒童階段游戲活動開展的材料以及內容形式大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促進幼兒之間不斷溝通與交流,讓幼兒在游戲環節形成學會合作、學會分享等一些基礎能力。由于幼兒階段的學生性格特點都不同,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該階段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狀態選擇合適的內容,比如自由開展的游戲、親子之間的互動游戲等。通過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教師要選擇一些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才能夠在游戲環節體現兒童與生活、自然、社會等多方面的相互交融。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意識到,游戲只是促進幼兒成長的一種方式,并非是該階段教育的全部內容。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明確游戲開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娛樂,而是要在游戲過程中感悟生活,學習一些必備的知識、技能以及道理,獲得更好的發展。
3.開展相應的生活活動
在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教學過程中生活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活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指生活之中的衣、食、住、行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內容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他們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4~5歲的兒童要能獨立使用筷子、勺子吃飯,并且做到獨立穿、脫衣服等。生活活動的開展不同于其他活動,教師一定要認識到生活內容的滲透作用,并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際內容。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豐富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必備的生活技能。
四、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的教學內容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前階段的兒童年齡較小,他們對學習的認知程度不高,并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生活課程教學的積極作用,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差異性的教學方式,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活動展開之前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以及興趣愛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從生活中的實際內容出發,促使學生持續增強好奇心。教師只有不斷地鼓勵學生,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生也才能夠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學習并不斷進步,促進自我個性化發展。
2.引導學生不斷觀察、不斷思考
處于學前啟蒙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強烈,他們樂意去觀察一些從未接觸過的事物,也愿意積極地去思考。教師需要注意到這方面的內容,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教師在進行生活課程教學時要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得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好習慣,以實現生活課程教學的基本價值。生活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世界之中,但是學生對于外界的觀察無疑是十分細微的。因此,教師更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所帶來的種種變化,體會到生活的真正價值以及真正意義。教師通過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精神,鼓勵學生找到生活中的不同之處以及細微的變化之處,感受到實際生活所帶來的不一樣的美感。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生活,感受到生活所帶來的立體形象感。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對周圍事物有一個更加直觀且形象的認知,才會在日常生活之中進行觀察,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整個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生活課程的開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同樣,學生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生活課程,需要教師通過生活內容進行引導。所以,在學前教育過程之中相關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課程設計以及課堂引導工作,讓教學課堂充滿生活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感悟生活的美妙,并且將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融合加以利用,進而提高綜合能力,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嘉琦.回歸生活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7.
[2]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學的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3]王蘭枝.回歸生活課程理念下的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4]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的教育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02(4):11-13.
作者簡介:徐櫻元,1990年出生,女,漢族,江蘇連云港灌南縣,本科學歷,二級教師,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