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德
摘 要:學校文化是各種社會文化總和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學校文化呈現的形態一般可化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或者說成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特質的反映,學校文化對師生的成長乃至整個學校的管理與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校文化;文化功能;文化管理
學校是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是塑造人靈魂的地方。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以及它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對一個校園人精神的錘煉與品格的形成,對師生的成長與進步乃至整個學校的管理與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
一、學校文化的內涵
我們要充分理解、盡量準確把握學校文化的內涵。學校文化以校園為基本地域空間,是在社會文化大背景之下由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教育實踐中積淀和創造的、為學校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價值觀體系:是全校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意識和經驗體系,是學校特色發展和內涵發展不可或缺的軟實力”;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學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理念與物化環境和諧相融的結晶。它集中體現在一個學校的校風、教風及學風并滲透在各種規范、制度中,折射在辦學理念、辦學宗旨等各個方面。就價值尺度而言,它最高的價值就是促進師生員工身心健康發展,幸福地工作和學習。
二、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的關系
很多人往往混淆了對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的認識,要想更好地理解學校文化的內涵,我們要提高對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本質的認知,要有以下兩點基本認識。
(一)校園文化與呈現形態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地域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校園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大體可劃分為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校園文化呈現形態是多方面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校園環境建設;日常師生教育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校風,教風、學風;技師精神風貌,行為方式,文明禮儀;教職工日常組織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等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此外,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共同的行為規范、思想作風都可以概括到校園文化之中。總之,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基本活動空間和活動范圍,以學生為主體,依托校園環境、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學生文化活動,它是社會整體文化活動的一部分。
(二)學校文化呈現形態
一般來講,學校文化包含著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組織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也可以把學校文化簡要概括為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或說成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
顯性的學校文化也稱之為物質文化。學校的校容校貌、環境建設、文化布置、宣傳標語等都是學校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校園文化的隱性層面亦稱之為精神文化,它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表現,是一所學校在歷史發展中積淀和提煉的、被師生員工廣泛認可的共同理念和價值觀。
學校管理制度與管理方式則集中體現了學校的管理文化或是制度文化。學校的制度文化是介于顯性與隱性之間的學校文化。有什么樣的管理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它集中反映一個學校的管理層次、管理科學和管理藝術,是一個學校和諧運轉的保證。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否是衡量一所學校成熟與否的重要參照。
學校文化具有很強的慣性,抑或說它具有很強的穩定性。一個學校的文化傳統一旦形成,一所學校的精神氣質就會自然地從方方面面展現出來,感染和熏陶全體師生,滲透學校的管理,影響甚至決定著學校的發展與未來。
總之,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關聯。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學校文化特質的反映,校園文化活動在歲月中不停地為學校文化積淀元素。學校文化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傳承,往往有什么樣的文化傳統,就會有什么樣的學校文化形態。學校文化是較校園文化更為抽象的文化概念。
三、學校文化的價值功能
(一)導引辦學理念
校園文化導引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和育人目標。不同的文化決定著不同的價值觀,進而決定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影響和引導我們的思考。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辦學理念是校長“辦成什么樣的學校”“怎樣辦一個學校”的深層次思考與學校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晶。
(二)影響和滲透學校管理,導引學校走向和實現文化管理
通常我們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認為,校長、制度與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而每一個因素直接影響并決定一所學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質量。我們知道,由人為管理到制度管理最后上升為文化管理往往是一所學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的必經之路,它也符合一般管理學經驗的發展邏輯。文化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一所學校發展到一定程度,僅僅依靠校長與制度管理是不可想象的,要想更好地發展,必然要走向文化管理。每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管理特色,而這種管理上的個性體現往往是文化的滲透與導引。沒有文化滲透的管理是僵化的管理,難以提升管理層次。一所學校如果不注重培育、傳承、發展自己的文化,忽視文化在管理中的功能與作用,管理便會陷入人為管理依賴的困境,或因迷信簡單的制度管理而使運轉系統僵化,整個學校的發展也就失去了活力與動力源泉。為此,學校的校長必須自覺地以追求并努力實現文化管理的最終目標,學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文化約束、文化引領過程中最終實現管理上的文化自覺。
(三)約束教師的行為規范,影響學校師德師風建設
首先是學校文化對教師的影響。教師的行為規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體現,不論是教師的責任擔當還是職責的履行;不論是紀律的操守還是治學精神,無不受學校文化的影響和約束。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導者,其行為規范也就自然會影響學生的行為規范。
(四)學校文化影響學風
一個學校最重要的風氣就是學風。學校文化對學校師生行為規范的約束、道德品質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當前,不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家長與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一所學校的學風。一所具有良好文化傳承的學校往往都具有優良的學風,而優秀的學校文化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榮譽感、自豪感,更容易使學生形成珍惜光陰、不負韶華、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人生期望。無數事實早已證明積極的文化能極大地促進師生追求上進、提升精神境界,實現自我。
(五)提高師生凝聚力,促進共同價值觀的形成
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財富,是凝聚人心、攢積力量和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一所學校的文化底蘊越深厚,全校師生員工就越容易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想與目標,也就更容易實現管理上的價值觀驅動,從而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此我們認為學校學生的團結友愛、職工的相互信任及和衷共濟向心力的形成離不開文化的作用。優秀的學校文化促進師生情感上共鳴,影響和凝聚著師生員工的價值取向;相反,若沒有文化的向心凝聚,學校團結、和諧、向上的局面則難以形成。
(六)豐富樣本課程資源
校園文化是校本課程開發與挖掘的寶貴資源,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越豐富,越有利于學校拓展課程資源,特別是豐富校本課程內容和德育課程體系。而校本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學校的育人質量。當前,各類學校都在積極挖掘自己學校文化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文化育人功能。
(七)影響和促進教師的發展
一所學校的文化,可以從師生的行為方式、精神面貌、理想信念等方面體現出來。我們很容易在一所學校師生身上發現他們共同的特質,那正是一所學校血脈傳承和文化基因決定的結果。學校文化對教師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教師成長的天地。教師的教育信念、育人情懷、教育情緒、成長規劃無不受學校文化的影響。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是教師鍛造自我、成長進步的最好營養。
(八)文化育人,為學生終生發展植入文化基因
學校文化對學生的一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潤物無聲,學校文化對學生的熏陶和影響往往會伴其終生。若想了解中華文化,不見得從漢語、漢字抑或是博物館里了解中華文化,完全可以從一個中國人的行為習慣、風俗習慣、思考方式、言談舉止中感受中華文化。學校文化陶冶情操在于對學生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靈魂的塑造。校園內美麗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都是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相反,如果學校成了文化沙漠,不重視文化育人,那它只能走出精神貧瘠的學生。
四、學校文化影響和決定著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某種程度上是一所學校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發展之源。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門前石碑上刻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這句話,它讓我堅信:一所學校也好,一個國家與民族也罷,它的文化不但決定著它的精神面貌、狀況氣質,也決定著它的命運和未來。紛飛的戰火可以摧毀校園,可以讓當年的西南聯大流浪、搬遷,但并沒有割斷學校發展的血脈,并沒有摧毀學校的精神與靈魂,正是因為守得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追求,一代代清華人才傳承了那份剛健與柔順,學校的發展才生生不息,而劍橋大學千年不衰也正是其獨特精神文化氣質的傳承。
總之,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不注重文化積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學校能長久地生存。我們重視并倡導學校文化管理,文化育人也正是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為此,在這里我愿重溫蘇霍姆林斯基“豐富校園的精神生活,使每個人都找到發揮、表現和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的教育忠告,也愿我們都能守教育初心,傾全力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并重視、傳承和打造學校文化。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