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森
摘 要:初中數學作業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通過多樣性來體現學生的學情,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同時教師也可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當前初中數學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就實現作業多樣化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多樣性;分層;策略
對于數學作業的設計,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無論是作業的形式還是內容都要建立在對學生的學情了解基礎之上,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合理、科學的數學作業達到鞏固課堂知識、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一、當前初中數學作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相比小學數學,無論是知識量還是難易程度,初中數學都“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時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教師在處理作業時,往往一刀切,不分層處理,還隨意提高作業的難度,但學生做不出來時,便在課堂上進行言語的挖苦等,這使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漸漸失去了信心,出現學習成績差距過大的情況。
當前初中數學作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有的課作業量多,有的少;有時候作業多,有時候少,不利于學生習慣養成;二是作業形式單調,缺乏思維問題:三是作業沒有分層,不符合學生的學情,造成部分學生反感作業。只有科學布置作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二、實現作業多樣化的策略探討
(一)設計作業要符合學習過程
1.準備性作業
課程前的作業有助于學生盡快實現新舊知識的溝通,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縮短新舊知識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在作業中設計一些基礎知識,為新課程做準備。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函數”這節內容時,學生會對概念存在不理解的狀況,這時筆者設計了預習作業,對初中知識進行鏈接。通過這樣的作業使學生達到最好的認識狀態,課上做些點撥、誘發,就能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2.形成性作業
學習新知識后,自然要讓學生根據知識的邏輯和認識的規律進行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入。形成性作業的設計,要緊扣新課程的內容,稍做延伸,不可難度太大,同時注意新舊知識的關聯,促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點。
(二)按學習內容設計作業
學習的內容也是作業設計的準則之一。比如概念的學習,則要強調對概念的理解和外延的認知;應用題的作業則要強調思維的邏輯性,注重解題方法的培養。
(三)按學習的反饋設計作業
學生對學習的新內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疑問,這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來設計作業,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1.對比作業
一些數學內容存在較強的相似性,比如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學生往往容易記混,那么,針對這些概念教師應設計作業內容。
2.作業的層次化
層次作業可以幫助學生一點點地靠近知識的本質,通過抽絲剝繭地設計題目,能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作業的設計,要包含多層知識結構,從易到難,一步步推進,既使練習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體知識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又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作業的興趣化
興趣化教學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興趣可以使學生學習活動更自覺,提高學習的效率。作業興趣化同樣可以促使學生投入做作業的興趣中。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不要過于求多求深。比如可以創作一些數學小品、數學小實驗,讓學生增強動手能力。對作業的檢查,可以使用多樣的評語代替簡單的“對”“錯”,使作業體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具鼓勵性。
三、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實施
(一)分層不是分段
一個班里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差別,進而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師以此為標準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合理布置作業。但是這樣的分層不是把學生分為學困生和好學生,而是更關注學生的潛質,實施鼓勵性教學。
(二)根據學生的層次來制定作業的評價標準
在進行練習時,基礎最好的A層學生可以完成10道不同難度的題目,而對B層要求則要減少到8道,對C層則要更少。教師在設置題目時,要對不同層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C類學生要鼓勵其多嘗試、多探索,鼓勵他們向高層次邁進,使其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三)分層是需要變化的
作業分層是初中數學中常用的方法,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比較了解,隨時調整分層。比如基礎最差的C層,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能進步是最快的,因此需要調到B層。同樣對于B層的學生也可以調到A層,成績下滑的也要做出適當的調整。
總之,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是不同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在統一授課的情況下,作業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數學老師關注到學生學情的不同,實現作業的多樣化設計,用各種方法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國富.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基本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3).
[2]凌開道.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構建[J].考試與評價,2016(2).
[3]羅風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的探究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3).
[4]唐瑞芬.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