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彬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意味著人們已經步入了素質教育的時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唯一目的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的過去式,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學生自治自理能力,使得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以后擁有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成為于國于家有重要價值的棟梁之材。基于此,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者要知曉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才是當代教學環境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對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作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高中學生;自理能力;有效策略;規章制度;生活訓練
從該年齡段應該具有的心理特點來看,高中階段的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但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下其實存在部分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須知唯有班級全體學生自理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教育教學方可更好地進行,而高中階段學生能力的養成中教師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基于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自理能力這件事情上,要遵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從一切為了學生進步發展的角度思考有效的策略,通過學校的管理和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讓學生可以在高中這一時期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對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論述。
一、創建班級規章制度,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
我們處在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環境下,時代發展到今天相信很多人都認同“無規矩難以成方圓”這句話,但很多人不曉得所謂的“規矩”應該根據不同的環境設定,就當下而言,高中教育階段與九年義務教育時期的管理制度、教學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有部分學校為了促進學生適應節奏緊張的高中生活,設立了一系列非人性化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嚴苛的要求,造成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教學無法順利開展。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教育工作者應當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以人性化的教育態度,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創建符合學生發展的班級規章制度,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進而實現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的目標。
二、加強日常生活訓練,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
雖然高中學生每天都處于學習節奏緊張的生活當中,承受著高考的巨大學習壓力,但是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生一天的生活不應該僅僅只有學習,還有課間活動、跑操等一系列使學生養成自理能力的事情,且每一件事情都能鍛煉學生獨立、勤勞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新時代下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做一個總結,再按照具體的情況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積分制提供獎勵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日常生活訓練,如此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并且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針對晨起跑操這項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高考”為話題,創作跑操的十六字口號,為自己加油打氣,由此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所創作出的口號擇優選取,讓學生通過這次跑操口號的創作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教育學生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后,教師則要求學生在跑操中融入這一口號,讓大家感受到自己的班級是充滿斗志的。最后,教師可簡單地對這次選取跑操口號的小活動做一個總結,讓學生以更加充足的動力參與高中知識的學習。這樣,教師通過加強日常生活訓練中的跑操活動,幫助學生很好地做到了勞逸結合,使學生在跑完操之后有了愉悅的心情,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聯系學生家長,培養高中學生自理能力
“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相互配合。”可見家長對學生的教育也起著關鍵的作用,但由于有些家長和教師的思想較為陳舊,認為將學生放到了學校,孩子的教育問題就完全是學校的責任,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學生離開了學校就與自己無關,這很容易阻礙學生的成長。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要知曉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進而根據學生在學校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聯系,以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讓學生的自理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得到培養。
總而言之,高中學生自理能力的形成與教師、家長和學生本身都有很大的關系。基于此,高中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這三個角度分析關于學生自理能力培養的問題,進而找出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讓學生的自理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以求學生在高中教育階段愉快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得到良好的進步與成長,實現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軍港.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方法[J].教書育人,2018(16):79.
[2]齊欣.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09(4):37-38.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自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gzx-109)的研究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