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式方面要注重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由于學生從小缺乏語言環境,基礎薄弱,導致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方法缺乏,因此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英語老師就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說利用課前的“5分鐘”或者開展課前預習等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課堂體驗感。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5分鐘綜合活動
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上課學習效率,雖然每次的小活動和自主預習時間都較短,但是通過課堂知識預熱與提前了解,學生可以有效吸收與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本文主要介紹了課前活動與自主預習的好處以及如何實施。
一、有效的課前預習與課前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
學生通過課前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簡要理解,可以有效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抓住重點,做到掌握知識“穩、準、狠”,如果不做課前預習,學生很可能聽見上課鈴聲,匆忙準備上課,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接受得很慌忙,尤其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對于英語學習本身就有些抵觸,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
2.課前活動的豐富性可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上課質量
課前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是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學習內容的“溫故”,這樣才能“知新”,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較差,掌握知識需要不斷重復、加固,而上課之前沒有準備好所需的舊知識,就會導致課堂之間銜接不順,給聽課帶來困難,使課堂質量變低。
二、老師如何進行科學的課前活動組織
1.將學習內容細致化,逐一攻破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如果老師給他們布置課前學習內容時“面面俱到”,會讓小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從而使上課學習的自信心受挫,那么,老師在布置預習內容時,可以根據大綱內容,劃分為幾塊,每一塊提煉出一個問題,并且題目不宜過難,這樣遵循“由淺至深”“問題精煉”的原則,學生解決設定問題,才能更加有效,做到事半功倍。
2.根據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分類要求
古人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不無道理,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老師對所有的學生都采取一體制,會導致學習好的學生潛力無法最大化發揮,學習較差的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困難重重,喪失信心。所以,老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自主性,將預習的難度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難度、發展難度、綜合難度,這樣有層次的預習要求設定,可以讓學生保證完成一項。比如說,在學習新的英語單詞時,老師可以將預習成果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較弱的學生熟悉單詞的拼寫與讀法,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默寫,成績很好的學生不但會讀、會寫,還會用這些單詞進行簡單的造句,這樣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
3.預習方法要科學,單詞、句型、閱讀分類處理
小學英語學習大致可以分為單詞、句型、文章閱讀三大類,那么老師在布置學習內容時,可以進行科學的系統學習。比如說,在做單詞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先查字典,嘗試獨立拼讀,再進行記憶,默寫。做句型練習時,可以在掌握全句的拼寫、朗讀之后,再對句型進行同類型的比較,使學生可以學會類比,擴展思路。在進行閱讀時,可以先將全文統籌朗讀,明白大致意思,再進行逐句的分析,并且讓學生自主寫一篇類似的文章,這樣系統化的學習之后,學生對英語學習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4.建立學習監察小組,互動學習,良好交流
良好的課前活動可以有效開啟一堂優秀的英語課,比如說,在課前預習的初始階段,小學生的自主能力相對較差,但是這時老師可以合理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且選擇一位有組織能力、成績等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任小組長,讓他帶領小組成員進行課前預習,或者進行上節課學習內容的成果檢驗,這樣大家互相監督,學生有了約束感,就會自覺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且,這個學習監督小組還可以在課堂進行回憶與總結,因為據調查研究顯示,如果學生在本節課知識學完之后,可以抽出5分鐘時間回憶與討論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出現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否解決,如果沒有解決要及時提問。通過這一環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開展“5分鐘的綜合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可以利用這簡短的時間進行知識的預習與上節課知識點的總結,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滿意度,使學生可以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洪梅.如何優化小學英語教學課前預習[J].英語教師,2018,18(18):148-151.
[2]周玉萍.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的課前準備[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5):125.
[3]魏濤.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前預習[J].甘肅教育,2013(2):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