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蓮
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綜合應用型學科,而且化學中的各種現象也存在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教學時要充分地注重實驗教學的基本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提升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為基礎展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程。從細化實驗過程以創建互動交流空間、展開開放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注重生活內容以提升實驗操作性以及優化實驗方式以激發學生實驗思維這幾個方面來簡單闡述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互動交流;學習興趣;實驗操作;實驗思維
在當前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直接按照教材的基礎要求來展開固定式的實驗演示教學過程,學生在這樣的實驗學習環境下根本無法有效地提升實驗水平,從而對學生的實驗學習效率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一、細化實驗過程,創造互動交流空間
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時首先要充分地注重實驗過程的細化,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實驗過程展開深入了解,從而對其展開進一步的細化,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實驗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實驗步驟的基本作用以及意義,同時學生也會在細化的實驗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展開對實驗現象的觀察[1]。此外,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還必須充分地注重實驗教學的基本效率,在教學時要積極地與學生展開交流,從而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此外,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疑問內容展開進一步的細化教學,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提升化學實驗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教學“水的凈化”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先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中涉及的基本工具以及基本步驟展開細化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對污水有初步的概念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實驗材料進行展示,然后利用不同的凈化物質來展開對比式實驗,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對比觀察逐漸地發現凈化效率的差異性。
二、展開開放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還需要充分地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展開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空間提升創新能力以及實踐水平[2]。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了解基礎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自主性的探究教學進程,讓學生可以在實驗學習過程中以第一角度來展開對實驗的了解。同時教師也需要及時地做好指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對實驗過程有初步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金屬與氧氣之間的反應狀況以及原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實驗室中展開對不同金屬材料的開放式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不同的金屬材料,然后要求學生展開獨立的實驗操作,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驗學習過程中保持實驗的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生活內容,提升實驗操作性
初中化學實驗內容對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學生在展開初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懼的學習心理,這就對學生的初中化學學習效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還需要充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展開生活化的實驗教學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驗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實驗基礎水平以及生活認知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鐵鍋生銹”“銅變綠”這些常見的現象來展開教學引導,這樣學生就能夠對實驗內容中包含的氧化過程有初步的具體了解。再如,教師在教學“碳酸鈣與酸反應”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現場展示用食用醋消除水壺中的沉淀的實驗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對實驗學習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優化實驗方式,激發學生實驗思維
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還必須注重實驗方式的優化與創新過程,在教學時要積極地從多角度展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讓學生能夠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實驗教學方式的改善不斷激發學生的實驗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實驗學習過程中積極展開思考。
比如,教師在教學“溶解度”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先要求學生展開對“硝酸鉀溶解度”的探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相同的實驗對象放置到不同的環境下,然后要求學生展開觀察,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自由分組,讓學生自由分配實驗任務,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驗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實驗學習態度,這對學生實驗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很好的推動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在展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地對實驗過程展開細化,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展開互動交流。此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展開開放教學,以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需要保證實驗教學過程的生活化,讓學生可以有效地提升實驗操作能力。最后,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改善優化自己的實驗方式,進而保證學生實驗思維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健.借助化學實驗,培養創新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1(12):51-52.
[2]高志勝,姜偉.借助微型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