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帆
摘 要:習作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習作能夠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習作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新環境的背景下,學生的思想意識出現了偏差,學生的習作內容出現了失真的現象。假大空的文章頻繁出現,反映出學生對世界的認識不足,審美層面出現偏差,以及思想修養出現問題。鑒于此,具體分析了引發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并針對小學生習作失真的現象提供了解決對策,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習作失真;原因;對策
“失真”是缺乏真實性的意思,小學生習作“失真”是指學生的作文假大空,缺乏事實根據,是虛假虛構的[1]。小學階段的作文主要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的核心則是需要構建真實的寫作內容。而當代小學生普遍存在過于失真的現象。追究其根本原因,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目標定位出現了問題,且命題式的作文形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寫作失真的普遍現象是教師未能作出及時的評價和指正而引發的[2]。習作失真反映出學生不健全的世界觀,如果不加以改正,是不利于學生健康學習和成長的。
一、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分析
1.教學目標定位錯誤
小學習作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對語言的概括和應用能力。從小學低年級的寫話到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雖然作文的字數要求提高了,但文體本身是沒有變化的,都是以記敘文為主。因此,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都遵循著客觀真實的基本要求。而很多教師的教學目標定位卻產生了偏差,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明確要求字數。學生為了滿足字數要求,將習作內容越寫越大,虛假編湊。例如,一些學生就經常寫道“某某某被車撞了引發的故事”“某某某撿到了幾百塊錢的拾金不昧的故事”等。這些習作內容就是“大”的具體表現,脫離了生活實際,喪失了習作教學的原始目標。
2.命題形式單一限制
記敘文習作的命題本應是自由隨意的,但很多時候教師都會為學生固定題目,要求學生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習作。如此一來,學生就出現了無話可寫、胡編亂湊的現象,這就是習作內容的“空”。具體表現為學生習作內容的空洞無主,教師根本看不出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例如,教師在以“幫助”為主題設置習作內容時,一些學生未能針對幫助環節進行詳細的描寫,而是僅僅用了一句話帶過“老師拿出了課本,為我講了一天的課”,而其余的內容則與主題無關。
3.評價膚淺且缺乏指正
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最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習作內容的不足之處,有利于下次的改善。而就目前來看,小學階段的習作評價僅僅停留在語句通順階段。以30分的作文為例,只要學生能夠寫夠字數,不過分偏離主題,就能得到24分,評價的層面較為膚淺。甚至有的學生存在文章抄襲的現象,教師也未能及時發現并加以指正,從而出現了習作內容“假”的現象。
二、小學生習作“失真”的應對策略探討
1.從生活著手,杜絕文章“大”的現象
生活是學生習作最好的素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學生的習作內容。且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因此習作的內容也會不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客觀真實的習作理念和善于觀察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用真人真事完成習作,有效杜絕習作文章“大”的現象。例如,在有關“親情”的習作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單親家庭,不需要用父母的辛苦勞作來換取讀者的同情。相反,生活中父母和自己之間發生的一些小事,哪怕是一頓飯或一句話都能體現親情主題,更能使讀者信服。
2.注重細節描寫,杜絕文章“空”的現象
細節描寫是小學生習作階段重點培養的能力,細節描寫不但能夠充實文章的字數,還能為習作內容加分。學生的習作要想給教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更應該注重細節描寫。為了提高學生細節描寫的能力,教師就應該摒棄傳統命題式的作文形式,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每日一練”的習作計劃,引導學生寫出一日所見和一日所想,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他們對細節的描寫。
3.科學評價習作內容,杜絕文章“假”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習作內容,教師需要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而不是僅僅以分數決定學生的習作成果。一些學生在借鑒別人的文章時,喜歡將文章占為己有,從而出現文章抄襲的現象。首先,教師要肯定學生這種行為的初衷,并對學生進行鼓勵。但借鑒并非抄襲,如果是全文抄襲的情況則需要加以指正,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發展,杜絕文章“假”的現象。
總之,小學階段的習作展現的是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反映了學生思維修養的高度。針對當前小學生習作“失真”的現象,教師應該從生活著手,引導學生客觀真實地習作,加強學生對細節的描寫,并科學評價學生的習作內容,杜絕習作“假大空”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修美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寫實作文“失真”現象的探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8.
[2]林素娥.如何改變小學生習作中的“失真”現象[J].語文課內外,2018(1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