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召陽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就像一根奇妙的魔法棒,能使教與學互動起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教學評價;多元化;有效性
一、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被“表揚”的機會
體育教學為照顧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也可以進行分層評價,用不同的標準去評價不同素質的學生,這樣可以讓不同素質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感受到快樂,也可以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分層評價時,盡可能考慮全面,既要強化弱勢群體,又要突出個性體現。在強化弱勢群體的評價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在增強其學習自信心的同時,還要維護其自尊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如在蹲踞式跳遠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部分身體素質較差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展示時讓優秀生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分別進行,在進行評價時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優秀的學生有遠度,但是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動作正確、優美、舒展,教師現場打分,優秀生95分,另一個學生(90+5)分,話音剛落,課堂中就嘰嘰喳喳的。教師在解釋原因時,講了一個大象與小螞蟻比力氣的故事,學生聽了恍然大悟。基礎不一樣,評價的標準也不一樣,關鍵是看你自己的表現是否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二、延時評價,讓評價發揮它的“最佳”效應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發現,當第一個學生展示他的動作后,老師給予了肯定或表揚,接下來就會有更多學生模仿他的動作,對于第一個學生來說評價是對他的鼓舞,但對后面的學生來說,評價反而限制了他的思維,縮小了他們探索拓展的空間。在評價時教師應當注意時機的選擇,有目的地暫緩評價或是延時評價可能會繼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可以保持學生學習創新的思維,而不至于使創新止于學生的某一次展示。
如在課堂中利用呼啦圈進行游戲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呼啦圈玩法,同伴之間要相互協助,要求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到創編中。各組設計出來玩法進行展示時,教師沒有對各組創編的玩法進行評價,而是讓各組自己去嘗試練習并改進自己的玩法,以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結果學生在后來的嘗試練習中又設計了很多玩法,學生的創新思維非常活躍,保證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和求新的意識,維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指向性評價,讓評價體現它的“實用”性
對于很多教師而言,課堂教學評價就像是一塊雞肋,沒有它對教學不利,有了它卻言語單調、貧乏,尤其是體育教師,由于本身語言組織的能力有限,更是深有感觸,除了“真好”“太棒了”“有創意”“你真厲害”等詞匯以外,似乎想不到更合適的語言。怎樣才能變這塊雞肋為美味呢?教師的指向性評價,學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享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又可以發現問題,找到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從而以更高的熱情投入新的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指向性評價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心理上滿足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畫龍點睛”作用,更有利于對技術重點的掌握。
如在教授學生技巧動作時,前滾翻練習時一個“他低頭快、兩腳蹬地有力”的評價;后滾翻時“他團身真緊”的評價,在籃球運球時“肘關節為軸,手粘球很好”等評價,既讓學生收獲了表揚,又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動作技術的要點,加深了印象。
四、學生間相互評價,讓體育課堂更有“溫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需要的。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過程,正是為他們提供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之中,既能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還能讓學生對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能力是在平常的學習中逐步積累的,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積累和反思的契機,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平臺中逐步完善自我的學習狀況。
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讓一名跑得快的學生出來進行動作示范,示范完畢,教師引導學生對剛才的示范進行評價,學生在感嘆之余,就會思考這位同學跑得快的原因,“快擺臂”“腳前掌用力蹬地”“步幅要大”等這些快速跑的動作要領就會被學生總結出來,在接下來的動作練習中,自己發現的“動作竅門”要遠比教師灌輸的有用得多。評他人的同時,也評了自己,學生的眼光不再是手電筒——只能照見別人的錯,看不見自己的問題,而是成為一面反射鏡,能夠通過評判別人,聯想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生間評價對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都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要充分發揮評價的多方面價值,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讓“多元化評價方式”為課堂教學加溫,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