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炫霖 林立平
摘 要: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高校設計專業相關課程逐漸改革以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工藝產品設計作為產品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改革也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工藝產品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嘗試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等方面探索課程改革的途徑,以推動產品設計專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工藝產品設計;教學改革
我國從“十一五”規劃開始,就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隨著文創產業的發展,設計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以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設計新的發展方向的戰略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基于此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中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也面臨改革和轉型,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及市場需求。《工藝產品設計》作為產品設計專業的綜合設計課程,其覆蓋范疇廣,綜合性及實踐操作性較強,目前,課程教學模式較為傳統,筆者認為,課程應以文化創意為著眼點,注重對民族工藝的傳承及創新,將文化、創意和現代審美融入到工藝技術中,構建適合高校專業特色的課程模式。
一、課程現狀分析
本課程依托云南本土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課程內容主要圍繞民族工藝品展開,讓學生了解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及工藝美術,掌握產品設計流程和方法,理論指導實踐,最終完成民族工藝品的設計與制作。在課程教學中,我們主要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模式保守、陳舊。課程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為主,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導致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不理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差,缺乏探索和創新意識,不利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聯系不緊密。課程內容寬泛且時效性差,趨同性教學缺乏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關于傳統民間工藝的理論講解較多,缺乏對當下市場需求的分析,課程實踐缺少與企業接軌的實訓項目,教學成果也不能很好地與當下文創產業相銜接,學生對市場的認知能力普遍較弱。
3、教學評價形式陳舊。目前,課程依然采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以教師評價為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考核。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課程教學與社會、行業和市場脫節,不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二、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途徑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以文化創新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而高校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必然需要以文創產業為基礎開展課程教學改革,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工藝產品設計作為產品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亟需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創新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課程評價方式。
1、整合教學內容
工藝產品設計課程存在內容結構單一、知識陳舊、缺少市場前瞻性等現象,基于此,課程內容需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和優化。第一,強調課程教學的多元化,實現跨學科、跨專業知識的融合,課程除了介紹傳統民族工藝品外,還要挖掘產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觀念,注重與視覺傳達設計、美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科技等學科的創新融合,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第二,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設計的本質是創造性的思維和活動,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項目驅動或問題驅動的形式開展小組討論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討論中發現問題,獲取知識,并提出解決方案。第三,加入創意經濟和文化產業相關的學科內容,闡述文創產品開發思路和方法,通過課程實踐項目,加強學生對文創產業和產品設計關系的理解。
2、優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講解、圖例分析,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學習積極性不足。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我們要結合本專業學生特點,以學生為主導,在傳統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融入項目教學法、情景體驗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式教學法等方法。如啟發引導式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教師的啟發為媒介,以學生的發覺為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以3-5人為一組,通過實地和網絡調研,搜集市場中常見的民族工藝品,找出產品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確定1-2個主要問題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最后討論得出最優方案進行深化設計。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思維引導、進度把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明顯提升。
3、創新課程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并設立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嘗試將真實項目課題和社會服務項目帶入課堂,讓學生在實際項目操作中獲取知識,了解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市場需要和前沿成果,提升創新設計能力,獲得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其次,可設立與市場緊密聯系的虛擬課題,如圍繞云南劍川木雕工藝,以小組為單位開發原創工藝品品牌,設計制作品牌系列產品。項目實施從市場調研、品牌定位、資料搜集與分析、方案構思到產品效果的表達與制作,學生在一系列完整的實戰過程中探索最佳方案。實踐教學的創新改革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創新思維,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4、改革課程評價方式
傳統的課程評價以教師為主,根據新的課程內容特點,可建立“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企業人員參與評分、市場檢驗”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學生參與到課程評價中,調動學習積極性,并通過互相評價督促學生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同時,邀請企業人員或同行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及評分,給學生更為科學和客觀的指導評價,給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鼓勵學生將課程成果推向市場,以不同形式進行展示和銷售,以進一步檢驗教學成果,并根據市場的反饋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
三、結語
在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工藝產品設計課程需結合當前社會和市場的發展需求進行創新性探索和研究。文章從本校產品設計專業的實際出發,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實踐、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提出工藝產品設計課程的改革措施,并與時俱進,不斷在發展中完善,以達到課程設置的目標,推動產品設計專業的創新發展,培養文化創意產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韋劍華.本土化視野下的《民族旅游工藝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藝術百家,2010,26(z1):367-369.
[2] 肖優.文化創意產業視野下地方高校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0(7):144-145.
基金項目:西南林業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文化創意產業下的《工藝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編號:YB201636)
西南林業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YB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