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萍
摘 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得到了錘煉和升華,形成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挂呔袷屈h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堂對激發青少年同心抗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意義重大。通過拓寬思政教學載體、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真正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抗疫精神;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始蔓延,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這場斗爭中凝練了豐富而偉大的抗疫精神,為新時代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踐提供了鮮活的教學資源,“可以說中國抗疫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是一部厚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教材”[1]。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將抗疫精神融入新時代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創新教學方式,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真正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新時代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以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探究抗疫精神融入新時代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實踐路徑,以小見大,期望為中高職院校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提供借鑒意義。
一、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意義
抗疫精神是在中華民族全體人民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偉大斗爭中凝練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錘煉和升華,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包括“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3]。將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具有深遠的價值意蘊??挂呔裰刑N含的前往一線,支援疫區的愛國精神彰顯了“集全國之力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彰顯了其政治價值;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和顧全大局,服從安排的擔當精神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的文化價值;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奉獻精神和積極樂觀,信心百倍的樂觀自信精神彰顯了生命關懷、道德法治等教育價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擔著鑄魂育人的重大使命,講好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與思政課的要求、內容和目的高度一致。其實質是對學生進行抗疫事跡和抗疫精神的宣傳和解讀,把理論融入生動的抗疫故事不僅有利于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增加思政課的實效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堅定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距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將滿一年,每日確診病例、康復人數等數據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凝練了內涵豐富的抗疫精神,正是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最寶貴的資源?;诖耍詿o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3587名在校學生為例展開問卷調查,分析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現狀。
(一)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形式共計發放問卷3587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416份,問卷有效率為95.23%。統計顯示,受訪者中,51.99%的受訪者為男生,多于女生;受訪者年級層次分布合理,2020級的受訪者在樣本總量中居多,占31.15%,2019級占比16.04%,2018級占比24.47%,2017級占比28.34%。受訪者的樣本具有較好的覆蓋性,具備支撐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二)調查研究分析
本文以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3587名在校生的調查數據為研究樣本,探究抗疫精神是否融入新時代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結論顯示,在了解抗疫精神的渠道方面,85.95%的學生通過收聽收看電視新聞,83.49%的學生是通過網絡媒體(微博、空間轉發等),50.12%的學生是通過社區、學校組織講座,14.05%的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其中,對抗疫期間鐘南山、李文亮等抗疫英雄的了解程度平均值為67.28。有85.48%的學生曾在思政課程中接受了抗疫精神教育;對于是否符合在思政課上了解并學習了抗疫精神的這個問題,有50.7%的學生認為非常符合,46.96%的學生認為符合。在對學校的抗疫精神教育的總體評價中,54.8%的學生和35.95%的學生持非常有效果和有效果的看法。對青少年的抗疫精神教育存在哪些問題的調查中,65.46%的學生認為是自身關注度不夠,62.53%的學生認為是社會關注度不夠,41.1%的學生認為是學校缺乏抗疫精神教育方面的正面引導。同時,在調查學生最容易接受思政課上運用何種形式開展抗疫精神教育活動中主題班會、課堂講授、網絡宣傳教育占比較高,分別為74.36%、70.73%、70.61%,相關影視欣賞、宣講會或講座、文字資料閱讀占比分別為67.68%、66.63%、55.97%,其中活動互動(如征文、演講、書畫等比賽)的形式占比最少為41.57%。
(三)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調研數據的分析統計,當前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程度較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對抗疫精神有些了解,能較好的利用電視新聞、新媒體網絡(微博、空間轉發等)、社區、學校組織講座等宣傳途徑,但了解的不夠深入。這與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密切相關,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單一;思政課的網絡教學缺乏監督反饋系統,學生學習的效率無法保證。同時,網絡思政課程限制了實踐教學,學生無法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
其次,學生普遍對抗疫精神在思政課程中的融合情況比較看好,在思政課中了解并學習了抗疫精神。學校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方面比較好。但抗疫精神教育的廣度、深度、靈活度等層面還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教育力量缺乏整合,學生在思政課和其他文化課中受到了抗疫精神教育,而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商務、會計等專業課中融入的“課程思政”元素程度較低;抗疫精神教育內容資源挖掘深度不夠,在思政課程中簡單的復述新聞報道信息并不能使學生更深刻的將現實與理論相連接;學生自身關注度不夠,枯燥的新聞信息對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夠,而且,各種新聞信息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要想上升到理論對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
最后,學生在接受抗疫精神教育中普遍能夠接受主題班會、網絡宣傳教育、相關影視欣賞等豐富的語音、視頻形式,單純的理論授課例如課堂講授、宣講會或講座、文字資料閱讀等形式卻不大受歡迎。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還不能完全覆蓋,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單一枯燥的純理論教學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有待提高。
三、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抗疫精神既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一種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將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彰顯抗疫精神鑄魂育人的時代價值。
(一)拓寬思政教學載體
教學載體作為一種為傳遞教學內容而設計編制的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和形態,是教師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在相應的教學策略指導下而選擇的儲存、攜帶教學信息的載體,最終目的是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論性是“思政課程”的基本屬性,堅守理論性是思政課程性質的內在要求。拓寬思政教學載體既能保證理論性的堅守,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調查顯示,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語音、視頻形式的思政課教學方式更受歡迎。中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要投其所好、應學生所需,樹立主動意識,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探索多種教學方法講好“疫情故事”。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抗疫精神的學習情況后,將抗疫精神融入課前教學設計,以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幫助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教學目標。其次,將抗疫精神融入課堂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相關影視(例如火神山醫院的建立、最美逆行者等關于抗疫戰斗的英勇事跡)、抗疫主題教育活動(例如“戰疫”中的文化自信、后疫情時代的民生等)、網絡宣傳教育等載體。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簡單的視頻展示幫助學生提升能力是有限的,教師的理論總結是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關鍵所在。例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率》課程中展示中美兩國對于“新冠肺炎”的不同態度和做法,需要教師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此堅定學生的愛國情懷。最后,將抗疫精神融入課外實踐活動,以微信、QQ等形式布置課外作業,包括志愿服務、積極宣傳防疫知識等。同時,教師注意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理論指導實踐,在提升學生自身實踐水平的同時提高主動參與意識。
(二)創新思政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少學校不斷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式”的思政教學模式,給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活力。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完全線上”的授課模式給中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線上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即使學生已經返校接受教育,但思政課教師的新興媒體教學技術仍需熟練掌握,這是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式”思政教學模式的關鍵。一方面,“思政課程”離不開對時事政治的敏感性,單純以教科書作為教學的內容,與時代脫軌的“思政課程”是無法實現時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外補充要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包括學習強國、國務院、澎湃新聞等官方提供的圖文、音視頻學習資源的APP。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線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包括學校教學資源庫、著名大學和教授的公開課等等。吸收線上教學資源的精華,改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全面優化思政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承擔起“鑄魂育人”的偉大使命。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一方面,學校推進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專業課程教師具有發揮“課程思政”主導作用,挖掘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其他基礎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尋求各科教學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進這些課程的教學中,將專業課打造成學習、宣傳、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例如在會計課中融入美國人民不愿意居家隔離的背后是美國超前消費、信用卡消費的潮流,沒有工作收入的他們不愿隔離,甚至詆毀中國“武漢封城”缺少人權。以此來澄清網絡的流言蜚語,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打出一套給力的“組合拳”。專業課要與思政理論課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具體表現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育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包括設置與“德育”相關的交叉課程、設置公益性綜合實踐課程等,以此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需要思政課和專業課形成教育合力,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間不僅要明確“思政課程”建設,同時還要與“課程思政”相聯合,不斷改進課程體系建設,使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本文的調查問卷以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樣本,數據具有局限性,關于抗疫精神融入新時代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的現狀分析僅代表本校?;诂F狀提出通過拓寬思政教學載體、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路徑來推動抗疫精神融入中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同時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真正落實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注 釋
[1] 劉希良.將抗疫“活教材”轉化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新素材[N],長沙晚報,2020-7-23.
[2]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0(20).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0(20).
[3] 艾四林.《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導讀[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
[4] 劉希良.將抗疫“活教材”轉化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新素材[N],長沙晚報,2020-7-23.
[5] 李戈雪媛.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研究[J].科學與財富,2020(13).
[6] 侯慶雙.“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改革的實踐[J].文教資料,2020(06).
[7] 王悅.疫情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路徑微探—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