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 要:在寄宿制高中生的班級管理中發現,部分高中生的心理障礙較為嚴重,這是高中班主任亟待解決的問題。寄宿制高中班主任擁有較為充裕的班級管理時間,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較多,有效的教育手段也很多,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對寄宿制高中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高中生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寄宿制高中;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策略
當前部分寄宿制高中生存在心理障礙的情況比較嚴重,班主任對其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對寄宿制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極其有利。目前社會發展的節奏步伐特別快,快速跟上時代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寄宿制高中生所呈現出來的缺乏獨立自主性、沒有自我約束力、存在嚴重的自閉現象以及不能正常與人交往等心理障礙問題,我們可以采取先分析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再利用各種有效的教育策略,解決寄宿生的心理障礙問題。
一、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重視程度不足
學生的家庭因素在其心理發展中作用特別大,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牢固根基。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又加上住校的緣故,孩子大大減少了與父母親密接觸的機會,相當一部分寄宿生嚴重缺乏獨立自主性,不能自己獨立生活,也不能與人進行正常交往。基于這些原因導致部分寄宿生經常容易煩躁,產生焦慮,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學校教育策略不足
對于高中生的心理發展,學校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如果教育到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受當前大環境的影響,寄宿制學校視學生成績為工作重點,往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到位,這導致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缺少正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
3.教師教育不到位
因為寄宿的緣故,導致學生離開了父母的照顧,使其內心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在學校的生活中所面對的就是老師和同學,所以從學生內心非常期盼得到老師的關心與呵護,產生較為強烈的依賴性。但是由于寄宿制學校老師既要面對諸多的教學任務和自身家庭的生活,又要負責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從而導致缺乏對寄宿生心理狀況的關注與引導,這對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二、寄宿制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在當前寄宿生存在心理問題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嚴重缺乏,直接導致寄宿制學生呈現心理障礙問題。因此,在寄宿生中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是至關重要的,這對于寄宿制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通過對寄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全面普及,使寄宿制學生充分感覺到心理健康問題所存在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幫助學生在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時能夠正確面對,進行有效的解決,恰當有效地幫助學生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正確樹立人生價值觀念,端正學習態度,能夠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去,以此來充實學生的頭腦。
2.做好寄宿生的心理疏導及溝通工作
寄宿生由于遠離家庭,嚴重缺失家人的關愛與呵護,在學生的內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問題在所難免。因此,教師應該對寄宿生多多給予關愛,及時地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與溝通工作,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上給予照顧和安慰,及時發現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心理問題,幫助他們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排除障礙,并能與之經常性地進行溝通和交談,和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為學生創造釋放不良情緒的最佳機會,將寄宿生的注意力有效轉移到文化知識學習上來,以此來全面提升寄宿制學生的學習效果。
3.與科任老師及學生家長密切聯系
寄宿制高中班主任應該與科任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進行密切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使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這其中最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家長,他們可能關心的只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及學業成績,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心理指導。因此,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必須要經常與科任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感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給科任老師和學生家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從而三者間形成有效的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網絡。
總之,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方位學習和搜集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正確掌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為寄宿制高中生創造出適宜、和諧、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陸文賢.初探寄宿制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科學咨詢,2018(15).
[2]劉超.寄宿制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速讀(上旬),2017(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