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飛 王秋楠
摘要:產教融合是在“雙高”建設計劃中,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如何在這一視域下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創新原則出發,詳細闡述了如何在產教融合視域下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和創新,以供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院校;教學管理
引言:隨著“雙高”建設計劃的提出,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也開始了改革和創新,所謂“雙高”建設,主要是將高職院校的教育朝著產教融合的方向發展,其目的在于為國家的重點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同時,產教融合還能將院校的研究成果盡快轉換為生產力,這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基本原則
1.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目標,是為了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質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時刻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對各種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要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這不僅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對緩解就業壓力有著重要作用。
1.2以學生為導向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過去的觀念,而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并明確具體的創新方法。在設計教學體系時,必須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開設對學生技能訓練作用更大的一系列專業課程,并尊重學生的多元化。對于課程和今后工作之間銜接不緊密的問題,應當進行緩解。如一些學生在英語課程方面水平較差,但卻存在其他方面的特長,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其不合格的英語成績必然導致學生無法獲得畢業資格,影響學生在就業中發揮其特長。為此,如英語能力薄弱并不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影響,就可采取學分兌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獲取專業技能證書來獲得額外的學分,兌換其不合格的課程所占據的學分。
1.3成果導向原則
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指的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為此,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模式創新中,就要打破以往“唯分數論”的局面,而是以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作為學習成果的衡量標準,并對這種成果導向改革加以推廣。
2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措施
2.1結合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來開設專業
高職院校的發展是與所在區域的經濟建設方向緊密連接的,因此,高職院校在開設專業方面的工作中,要全面了解所在區域的產業結構和發展現狀,以此為依據來優化現有的專業結構或開設新專業,向這些產業輸送技能人才,來引導區域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升級,充分發揮所在區域的各種優勢,同時,這也是打造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的有效途徑[1]。
2.2建設能力本位的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時,要重點考慮這些課程的實用性,院校的教學管理人員要通過對所在區域的產業的實地考察來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體系建設中,要積極學習國內外的先進實踐經驗,并將這些經驗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從而更好滿足區域內產業的發展。同時,高職院校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整合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與時俱進,打造一個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重點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之關鍵,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積極引入高水平的教師,并聘請各行業的專業工程專家到高職院校擔任兼職教師,共同參與到教學管理創新和產教融合當中。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定期派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區域內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當中,對企業的各個流程有所掌握,讓教師與企業對接,不但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2]。
2.4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
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更側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術水平,為此,高職院校必須結合當地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與區域內的企業積極合作,建立集教學、培訓和生產經營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實踐基地,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加速推動產教融合的深入。
2.5完善教學管理體系
在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要積極完善教學管理部門,以創建良好運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要加強同企業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努力創造更多的校企合作機會。同時,高職院校管理人員需要注意到制度支持對院校發展的重要性,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在評價標準方面,高職院校可與企業共同進行,并且要充分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針對性教學管理方案,幫助學生認識和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此外,高職院校要運用好大數據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通過這些輔助技術來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
2.6創新辦學模式
高職院校、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是推動產教融合的三方重要力量,因此,可以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基礎上探索高職院校、企業和地方政府三位一體的新辦學模式,在教學和實踐中做好三方之間的對接,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打造人才訂單培養模式,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針對性地培養一批技能人才,讓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區域內產業輸送更多實用型人才。
結語:新時期的“雙高”建設背景和產教融合視域的發展,都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自身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積極的研究和創新,采用多種方式來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讓院校的教育具有更多的實用性,努力為區域產業提供更多的實用性人才,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崔雙.“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究[J].智庫時代,2018,2(34):127-128.
[2]韓西清.“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學校校企合作的任務與舉措——基于契約理論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9,39(10):119-123.
作者簡介:王翼飛(1979年—),男,學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管理;
二作:王秋楠(1982年—),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
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規范化管理研究》,課題編號:2019ZCZ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