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璽香
【摘要】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承擔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等教育任務的擔子更重。教師在強化立德樹人教育意識,發揮為人師表表率作用的同時,應當根據學科特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與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26-02
學校是培養與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在展開教學工作的同時,應當切實發揮教育、發展與教養的職能,落實知識傳授與能力提升、德育等教育任務。但大部分教師相對于德育任務落實,更注重學生成績提升,導致數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學校應當提高德育地位,將師生從傳統數學教學中脫離出來,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
一、發揮教師表率榜樣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首要的提升教師德育意識與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貫徹教書育人指導思想,全面提升學生科學文化與思想品德等學科綜合素養。但德育有著明顯的隱性特征,考慮到學生善于模仿的性格特征,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素質與業務能力水平的提升,在態度與情感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熏陶。尤其是教師認真對待日常教學活動的態度,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同時應當放下師道威嚴,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展開德育工作。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判斷進行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通過巧設陷阱與疑問等教學方式,營造開放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積極探索與克服困難的學習態度。教師應當善于利用肢體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情操[1-2]。
二、立足教材滲透德育
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與研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分析知識的同時完成德育。如在《表內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九九口訣”來歷,讓學生對東方計算方法的文化魅力有著深入的感受。九九口訣最早可追溯于《荀子》與《管子》等春秋戰國時期,經過絲綢之路逐步傳入波斯、印度等國家,甚至在全世界流傳,是我國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將我國九九表與西方古國巴比倫等古國發明的乘法表進行比較,發現九九表的實用性更強且使用更加便捷。對學生講解數學知識的背景文化與典故來歷,能夠激發學生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更利于學生敢于拼搏風險精神的養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多樣化,對學生數學素養與精神培養有著積極意義。
三、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三觀養成與社會法制意識、集體主義精神等學科素養養成有著現實意義。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應當將德育貫穿教學全程。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小組成員相互評價、糾錯與指導,實現優勢互補,帶動班級整體學習水平提升。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培養有積極意義。小組相互監督帶動,能夠實現取長補短。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受定勢思維等因素影響,學習遇到困難或答不上問題,會讓學生逐漸降低學習積極性,甚至出現厭學心理。采取小組相互扶持與指導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拓展思維方式,確保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與長處,對自我性格完善與學習態度端正、互幫互助精神品質養成有著重要作用[3]。
為了陶冶學生情操,達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應當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加強學生認知與感悟,從而豐富學習與情感體驗。尤其是在應用題設計中,題目背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直觀了解題目內容的同時,讓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對解決生活難題的重要性,從而逐步發現數學知識的用途與魅力。如在學習概率相關知識時,通常會用到拋硬幣的案例,在學生腦海中有著硬幣正反兩面概率都是50%的觀念,但這一說法并不能得到科學證實,首先硬幣立在地面上的可能小,但不能忽視這種現象存在的可能。其次根據測試結果顯示,采取常規拋硬幣方法,開始時硬幣面朝上,而落地時正面朝上的概率應當是51%。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時,會受淺顯生活經驗限制,感性判斷問題答案。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學生意識到受歡迎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客觀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投影等現代教育技術展示圖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美。通過向學生展示幾何圖形變化,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對稱美與結構美,從而增進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通過美的熏陶,達到耳濡目染的學習效果與陶冶情操的德育目的。
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教師樹立起榜樣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給學生講,要將作業寫工整,使作業干凈整潔,在這一過程中,就是教師要對學生起到模范作用。在外出聽課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教師雖然是要求學生,但是他們自身卻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特別是在書寫板書的過程當中,對板書的書寫時而工整,時而雜亂無章,在這一過程當中,還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長期處于這種模式下,會給學生造成一種不認真不負責的印象,讓學生認為書寫不好的習慣是不太重要的,這對小學生的教育而言是非常惡劣的。對學生來講,教師應當對他們起到榜樣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下,能夠讓學生既能形成好的一面,也能夠形成壞的一面。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那么教師自身就得對學生樹立起榜樣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接近教師,使學生能夠在自然的學習狀態下,形成與教師一樣的良好習慣,進一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自然的好感。根據這一特點,教師一定要對班級氛圍做良好的引導,對自身一定要嚴格要求,例如,板書的制作一定要工整漂亮、談吐文雅等等,進一步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進行加強。
2.利用多元化視角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因為性格特點以及年齡特征,能夠對身邊的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進行滲透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可以舉例說明生活中關于德育教育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達成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近2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中,我國的游泳隊伍,都是以世界第一的形式奪得運動會總冠軍,為我國爭奪了很多奧林匹克金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信息進行情境教學,向學生提出問題:“近三屆我國的游泳奧運金牌都是取得世界第一,第一屆一共取得了8枚金牌,第二屆一共取得了7枚金牌,第三屆一共取得了11枚金牌,請問我國游泳隊取得金牌的平均數是多少?”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平均數的計算學習,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表達出對我國隊伍的敬佩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充分地向學生表達我國打破世界紀錄的自豪意識。教師還可以對學生講,我國的游泳隊伍對世界而言,是最強大的,沒有之一,這項榮譽只能是屬于中國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教育,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民族氣節,讓學生能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還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延展到課外學習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家長積極配合。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并不是很多,可以找到一些空閑的時間舉行一次課外教學活動,例如,為學生準備一些考驗邏輯性思維的習題,并且引導學生如果沒有有效的解開習題,那么就要回家去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解析。作為回報,你要幫助家人做一些家務,為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工作,并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有效地認識到感恩的思想,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打掃校園衛生的方式,讓學生知道一件衛生用具的價格,讓學生能夠計算出整體衛生用具一共是多少錢?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掌握乘法,還能夠加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工作。
4.引導學生擁有感恩意識
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還要注重對學生感恩教育的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一個品行優良的人,一定是懂得感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孝順、民族氣節以及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思想理念,這對學生的未來成長道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獨立的人,都離不開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哪怕這些人都是不求回報的。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擁有感恩意識,記住為自己付出過的人。
五、在實踐中升華思想情感
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眼界,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喜愛程度,更利于學生思想與情感升華。如在《你寄過賀卡嗎?》教學中,可以從生活導入新課,從環保角度向學生介紹賀卡紙的由來,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賀卡與環保相關聯系的資料,讓學生在全班介紹。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資料,了解賀卡生產對電能與財力、木材資源等消耗以及廢水污染河流的影響,強化學生對寄賀卡行為破壞環境的正確認識。為提高學生信息收集與處理的能力,讓學生統計個人與家庭去年收集賀卡的數量,并將調查數據填在收到賀卡數量統計表內,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一張賀卡郵寄需花2元、生產一張賀卡需排放3千克污水、生產一張賀卡需耗水1千克的條件,計算出家庭收到一定數量賀卡后對環境破壞的結果。將賀卡花費與資助失學兒童案例與拯救大樹等案例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賀卡廢物利用的創造活動,培育學生藝術創造能力,引導學生貫徹節約用紙的行為習慣,并能夠從自我做起,感染身邊更多的人,最終提高學生環保意識與實踐能力。組織學生說出學習感受,發揮想象說出保護環境的做法。最后讓學生自主完成與環保題材有關的作業,可以是一幅關于保護森林主題的繪畫,也可以是自制的環保卡,可以是賀卡生產的兒童故事,提供學生作品展示的平臺與機會,號召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
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育高素質人才與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德育方面的職責,積極貫徹教書育人方針號召,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教育成效。立足教材借助數學家為世界數學發展做出的貢獻,能夠實現對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增強現實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理智判斷等良好學習態度的養成,更利于學生對數學美的深入感受。在實踐中展開德育,利于學生愛科學、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火興燕.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索[J].才智,2019(36):32.
[2]陳慧.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9(35):71.
[3]曹洪星.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9(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