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汀
摘? 要:從“軟件測試”課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和意義出發,結合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軟件測試”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契合點和實踐舉措,倡導專業課思政元素的挖掘,將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軟件測試”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并促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育人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課程思政? 軟件測試? 教學改革? 高校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b)-0178-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oftware Test"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HU? T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4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software test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ncept, analysis of the software tes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ntifing and practical measures, advoc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digging,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socialist core values such as ideological elements into the software tes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nhance th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political qualit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ftware testing;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必須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此背景下,深入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的同時,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引領學生形成正確道德價值觀,著力推動符合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是當前高校教師面臨的重要探索和教學實踐[2]。
1? “軟件測試”課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和意義
《軟件測試》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技術等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講述軟件測試的基本原理、測試過程及測試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測試軟件系統的能力。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軟件測試基礎、軟件測試基本概念、白盒測試技術、黑盒測試技術、功能測試技術、性能測試技術、自動化測試技術、測試報告的撰寫等,對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
傳統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偏重于對理論知識、基本原理等的講授,針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培養,還有較多的不足。對《軟件測試》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專業課堂,在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專業自信,建立專業熱愛,使學生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增強“四個自信”,培育哲學思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增強職業素養。
2? “軟件測試”課程的教學目標
2.1 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軟件測試的發展歷程,理解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和軟件測試在軟件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認識到軟件測試的必要性,培養良好的軟件開發習慣和軟件測試理念。
(2)熟練掌握各種軟件測試的技術和方法、軟件測試的基本過程、軟件測試的分類等,掌握主流測試工具的運用,具備正確運用軟件測試技術解決實際測試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提高閱讀程序代碼和糾錯的能力,掌握測試用例的設計、自動化測試及性能測試的執行、測試方案和測試總結的撰寫,熟悉軟件測試員的職業內涵和工作職責等。
在以上理論指導下,通過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技術運用能力、協同合作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2 思政目標
(1)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等方面與教學內容的聚合、契合與混合[3]。
(2)通過課程的學科史、典型科學故事和科學家故事挖掘,培養科學精神,引導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激發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奮發進取心。
(3)結合軟件技術倫理教育,例如軟件知識產權等,培養學生知曉從事該專業所應遵循的價值理念、倫理原則和行為標準,堅定學生責任主體意識,遵守社會規范,形成正確的倫理價值判斷。
(4)回歸初心。明確任何軟件測試,都離不開我們學習到的各種測試技術和方法。通過介紹國內外本專業以及相關產業所處的發展背景、發展動向、發展水平對比等,引導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總之,在“軟件測試”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專業課必須專業,再合理適度地落實課程思政,打通計算機類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學科之間的專業壁壘,落實跨學科分析和教學,將無形的價值觀教育和有形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專業課思政教育總目標,在專業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學。
3? “軟件測試”課程思政初探
為了踐行“軟件測試”課程思政,筆者圍繞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改革、思政資源挖掘、相關機制體制4個方面提出對策與建議。
3.1 強化教師隊伍
課程思政是高校每位專業課教師都要擔當的責任和使命,高校應該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通過理論學習、黨性教育、社會調研等多種方式,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組建混合專業背景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群策群力深挖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不斷豐富教學維度[4],在日常開展思政講堂、交流研討、主題實踐等活動,推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3.2 改革課程體系
教材選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國家統編教材,并大力加強教材建設,對教材進行二次深度開發。以課程思政教學教學團隊為單位,集中骨干教師力量,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文化基因和思政元素,并將其納入教學計劃、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進而指導一線專任教師教學實踐,形成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專業課課程體系。同時,積極運用互聯網等新的教學載體,“線上”“線下”翻轉課堂,讓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3.3 深挖思政元素
為了實現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筆者在教學內容上充分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重點強化創新精神、科學素養、倫理意識和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在講解軟件測試的必要性時,播放“厲害了,我的國”的電影剪輯視頻,引導學生指出視頻中的中國制造元素:國產大飛機、射電望遠鏡、海上鉆井平臺等,講解這些大工程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軟件測試才能正常運行,堅定學生的中國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專業課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在學習軟件測試方法時,介紹班級參加湖南省和國家軟件測試技能大賽獲獎同學的學習事跡,他們在學校組團集訓幾個月,從編寫測試方案、選擇測試用例執行測試、到提交Bug和總結報告,每次一訓練就是4h紋絲不動,反復測試、字斟句酌、一絲不茍,用這些身邊的工匠精神、敬業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比如,課程的實訓環節,要求學生組成測試團隊,以協作方式完成實訓任務,切實體會“和諧”“友善”等核心價值觀。還有誠信考試貫徹、職業操守培養等。
3.4 完善制度保障
課程思政致力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建立常態化的行之有效的領導機制、管理機制、踐行機制和監督評價體系[5]。一是優化管理,學校各部門要聯動協同、有效銜接,實現教育教學資源有效整合,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提供政策支持、體制保障。二是科學設計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要區分不同學科門類,分類制定評價指標,建立有效的督導評價、考核激勵機制。
4? 結語
實踐證明,“軟件測試”課程思政充分提煉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準確把握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的融合點,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不僅傳授了專業知識,也發揮了課程的育人功能和專業課教師的育人責任,達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使“傳道、授業、解惑”真正落地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6.
[3] 馮剛,王樹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年度發布2018[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9.
[4] 黃闖.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評論,2019(9):108-112.
[5] 劉文紅.新聞傳播課程思政論文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
[6] 劉曉雪.“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構建的發展趨勢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2):22-23.
[7] 張美云.“大思政”格局下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析[C]//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ume 3)——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1).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1:48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