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文文獻數字化建設的興起與發展對國內外藏學研究和藏區社會發展都有重大意義。本論文以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 簡要梳理國內外藏文文獻典籍收藏數量及數字化情況的同時,從藏文文獻數字化建設現有成果的使用率及其意義的角度,展望藏文文獻數字化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藏文文獻;數字化;現狀
前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的環境正在日益發展,國內外學者對藏文文獻信息資源多元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 以傳統的印刷型資料為主的收藏載體和以手工服務為主的服務方式,難以適應社會對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因此,藏文文獻數字化的發展對藏學研究機構和藏族文化發展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現階段藏文文獻數字化概況
(一)國內藏文文獻數字化概況;
目前國內藏文文獻數字化工作處于發展階段。一些民族院校和寺院、個人建設了部分藏文古籍圖像數據或文本數據,主要有;
西藏大學藏文文獻數據庫建設;
2012年,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和教育部CAL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CADAL(中國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西藏自治區工作領導小組在拉薩成立,為進一步促進西藏高校圖書資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礎,西藏大學圖書館依托教育部 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項目,自籌經費完成了對國內藏文期刊、現代圖書西藏大學等民族高校的藏文學位論文的數字化加工和藏文文獻資源服務平臺研發、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藏文文獻資源中心。整個項目建設分三期進行。
除此之外還有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曾掃描加工部分藏文古籍,并研制了藏文識別系統。國內出版界,如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古籍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8家藏文圖書出版社使用多種軟件( 字體) 出版數千種古籍和現當代藏文圖書,這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無形的藏文圖書數據庫。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全國藏文學術期刊編輯部共同創建了“中國藏文學術期刊網”。
“云藏”是個藏文搜索引擎,數據庫完善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藏文電子圖書館。
“陽光藏漢機器翻譯”,目前日點擊量也在萬余人次,其用戶群除來自國內藏區外,另有來自世界 10 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
(二)國外藏文文獻數字化概況;
藏文文獻的數字化加工,在國外起步較早,目前,主要有美國藏傳佛教文獻中心(TBRC)、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雪域數碼圖書館( The Tibetan and Himalayan Digital Library)、印度錫金藏學圖書館、日本大谷大學圖書館———真宗綜合研究所西藏文獻研究數字圖書以及一些私人建立的藏文文獻數據庫等。
日本大谷大學的研究者們長久以來在研究《大藏經》文獻的同時,還對藏外文獻進行整理、分類、編目,挖掘其歷史和思想價值,并挑選出一些珍貴的藏外文獻,開展了現代學術意義上的研究和影印出版。
美國藏傳佛教資料中心,目前已經完成16000函藏文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加工。網站檢索詞文種包括英文、中文和藏文3種,該網站主頁有著作、地點、人物、大綱、主題5大類。 主題,按藏族傳統10大學科分類。著作按文獻的類型包括《甘珠爾》《丹珠爾》文集、伏藏、傳記等8大類; 大綱主要有歷史、游記、參考資料、詩歌等6個方面的內容。歷代藏族著名大師的文集文獻,通過教派和時間兩種形式劃分,教派按藏文字母順序排列; 時間,按世紀排序,每個世紀后面附有著名大師的數量,人物檢索詞,包括作者姓名、生卒年、性別、師徒姓名、文集總目錄、子目錄及具體文獻名等。
弗吉尼亞大學雪域數碼圖書館,由戴維·吉瑪 諾博士創建,其宗旨是“提供一個進行公開資訊和研究藏文化的場所”。 弗吉尼亞大學的藏學研究專業,創建于1973年,屬美國較早的藏學專業之一,目前是全美洲最大的藏學研究機構。
二、藏文文獻數字化的重要意義;
(一)目前國內許多科研機構特別是社會科學研究或多或少都涉及藏學其資料搜集查新等方面,藏文資料的查閱多依賴于紙質文獻資料對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藏文文獻電子數據庫的建設及資源共享,可進一步豐富第一手資料,提高科研質量效率。
(二),對于高校教育教學而言,特別是各民族院校的教育教學皆面臨著本科生研究生撰寫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等問題。在這些方面傳統的紙質藏文文獻查閱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其數據的不全面性以及查閱工作的高難度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三)各時期出現的優秀學者為我們留下了數量龐大,內容豐富的藏文文獻,這些浩如煙海的藏文文獻,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觀念及技術的落后,很多珍貴的藏文文獻都流傳在民間和個人收藏家手中,并沒有得到專業的數字化保護。甚至出現了腐化和翻爛的情況。 建設藏文文獻數據庫能夠有效地搶救和保護這些珍貴的藏文古籍文獻。
三、結論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國外對藏文文獻的收藏數量相對較多,數字化建設已取得相對規模較大的進展。近年來,我國(以西藏大學藏文文獻資源網為例)在藏文古籍文獻保護和數字化建設方面也投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完成了藏文文獻的數字化加工、管理、發布、統計、檢索、瀏覽、在線閱讀和下載等功能,展現出了美好的前景。我們相信,只要樹立起藏文文獻數字化共享的觀念,并扎實工作,我國建設規模較大,發展較快的藏文文獻數據庫的目標將會快速實現。
參考文獻:
[1]包和平. 我國民族文字文獻工作的現代化.[J].圖書與情報.2000;(3)
[2]東噶·洛桑赤列.藏文文獻目錄學[J].西藏研究,1987( 4)
[3]徐麗華.云南藏文古籍概述[J].中國藏學,2002(2).
[4]益西拉姆,劉勇,奔嘉.西南民族大學金·史密斯藏學文獻館的建館歷程[J].民族學刊,2014(2) .
[5]片野道雄. 日本大谷大學收藏的藏文大藏經以外的藏文文獻[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
[6]阿貴 達瓦. 藏文文獻典籍傳承、保護及其數字化現狀綜述.[J](西藏大學圖書館)2017.
[7]馮蒸.國外西藏研究概論( 1949-1978)[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8]洛桑云旦.西藏文化在西方的傳播和金·史密斯[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 藏文),2012(1).
作者簡介:完瑪拉毛(1996.03-)女,藏族,青海同德,在讀碩士,學校: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文獻學。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批準號16ZDA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