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友

摘要:為提供良好居住環境,做好養老工作。在本文研究中,對居家老年人行為進行分析,并結合居家老年人空間需求,做好空間改造工作。在不斷研究中明確空間改造重點與目標,以此改善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
關鍵詞:居家老年人;行為類型;空間改造;需求分析
隨著老齡化問題逐漸加劇,老年人生活存在的問題逐漸突出。其中,以老年人生活品質低、保障措施不完善以及住宅環境差等因素為主,在這些因素影響下,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數存在較大變動。國內老年人養老環境相對偽劣,為營造良好居家環境,應對老年人生活與居住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如何調查與分析,提出戶型優化設計,進而滿足老年人更多需求,更好地過度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1、空間改造的研究目的
隨著老齡化問題加劇,老年人占比迅速提升。老年人處于弱勢地位,無論是行動能力,還是思維敏捷度,都難以與青年人相比。而另一部分老年人,行動不便,且居住環境存在嚴重老化問題。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會影響老年人幸福指數,不利于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為例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政府部門,給予老年人居住環境空間改造工作充分重視,并在老年人居住環境改造工作中,提出大量政策扶持、支出大量資金。只有這樣,才能使老有所依,使老年人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但是,在政策落實同時,還應結合居家老年人行為活動[1],征詢老年人以及同住人員意見,進而得到精準改造需求,并結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提出科學改造意見,進而做好居住空間改造工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營造良好生活氛圍。
2、空間改造調查對象與主要內容
在本次研究中,以隨機走訪方式,走訪不同小區,了解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情況,并以不同時間所建設的小區為主,對居住空間改造需求進行分析。在本次調查中,老年人對空間改造熱情度較高,其配合程度良好。在本文研究中,選取三個不同校區,對住宅性質、竣工時間,以及老人年齡與戶型面積各類信息戶數進行收集,整理完成如下表所示:
在上述調查工作中,以問卷調查方式,在每個小區,選擇10位老年人,并與其進行深入交談。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采取入戶調查方式,對居家老年人的行為進行研究,進而分析住宅空間利用情況,并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與整理。
3、老年人居住空間改造需求調查結構與分析
3.1老年人的自理能力
在入戶調查中能夠發現,老年人記憶力、視力與自理能力,都相對較弱,在本次調查中,一位老年人自理能力相對較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兒子、兒媳輔助下,才能完成自理工作,而另兩位老人,基本能夠實現自理。
3.2老年人的居家行為
在老年人的居家行為調查中,借助K-means 分析方式,能夠發現,老年人居家行為,基本可以劃分為幾大類。其一,為靜養型。其二,為休閑型。其三,為充實性。以靜養型老年行為進行分析,此類老年人,其活動多為睡覺與吃飯,必要時,會協助兒女做些家務。但是,大部分時間,多為發呆、看電視、聽收音機。與此同時,休閑型老年人,多外出跳廣場舞,以戶外休閑為主。而充實型老年人,在室內活動居多,其行動軌跡,多與孫子孫女在一起,無論是外出,還是室內活動,都相對充實,時間較為緊湊。對不同類型老年居家行為進行分析,影響老年人行為主要因素,為老年人自理能力。而在居住空間改造工作中,由于老年人行為、生活不同,所需改造方向不同。但是,絕大部分老年人,能夠參與到改造活動中,并未改造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4、老年人居住空間改造需求
4.1靜養型老年人
對靜養型老年人的行動進行分析,多集中在室內,因此,改造工作中,對改造要求較少。因此,在此部分老年人居住空間改造工作中,只需結合老年人行動軌跡以及生理特征,做好臥室與衛生間改造工作即可。
4.2休閑型老年人
在休閑型老年人居住空間改造工作中,應以廚房、衛生間改造為主,并結合老年人所需,對廚房進一步改造,滿足老年人日常所需即可。
4.3充實型老年人
充實型老年人,活動量較大。在空間改造中,應以衛生間、廚房、臥室、餐廳改造為主,避免衛生間過小,導致衛生間應用磕碰身體,或是不方便。應結合老年人需求,做好空間改造工作。
結束語:在老年人居家空間改造工作中,應結合不同類型老年人與活動軌跡,對所需空間改造部分進行研究,并在這一過程中,以詢問方式為主,對老年人空間改造意愿進行調查,并結合老年人需求,進行科學且細致空間改造規劃,進而制定科學改造方案,解決空間問題,對老年人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最終借助空間改造方式,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范文齊,王維.機構養老建筑空間要素與老年人行為類型關系初探[J].四川水泥,2017(06):328.
[2]林文潔;于喆;楊玙珺.居家養老體系構筑之可持續戶型——與子女同住老人居住樣式特征及空間需求研究[J].建筑學報.2013年03期.
[3]李斌;郭紅霞.農民動遷小區環境改造及戶外空間行為特征研究——以揚州Y小區為例[J].建筑學報.2014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