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天明
【摘要】教育階段不僅需要培養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理解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深刻意義。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國學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陶冶情操,還能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水平。基于此,就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完美體現作出分析,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學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引入國學經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還能有效傳承和發揚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但是目前在小學教育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枯燥無味,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出現厭學現象。所以教師需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結合教學素材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融入國學,促使教學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欲和興趣,進一步體現國學的應用價值。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符
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正確的教學模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有力基礎。但是大部分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符,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只是將表面內容進行簡單講解,并沒有將其所含有的深刻意義進行分析和討論,導致學生無法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在被動狀態。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知識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缺乏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體會不到任何學習的快樂。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急劇減弱,導致教師在教學時學生就不會用心去聽,更不會主動去了解和學習。
(二)缺乏對國學經典的正確認識
一方面,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小學生的年齡小,國學中所含有的深刻意義和豐富情感需要等學生年齡大了以后學習才為合適;另一方面,受到升學率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是將教學任務完成,甚至有些時候只講解考試會考到的知識點,從而更加忽略國學教學,導致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無法得以全面健康發展。這種情況的產生都是因為教師缺乏對國學經典的正確認識,不能明確意識到國學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使得國學與小學語文教學脫節,無法發揮國學教學的真正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國學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正確接觸國學
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完善,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素材、國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能力、實際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國學,了解國學所含有的意義。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學內容,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誦讀,完全無法體會其中富有的深層次的意義和情感。比如,教師在正式講課前,可以讓學生誦讀國學10~15分鐘,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從網上搜集相關純音樂,通過多媒體等設備播放出來,當氛圍被烘托出來之后,學生能夠更加靜心認真地去進行誦讀國學。另外,在誦讀國學時,教師需要注意所選取的國學經典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可選取《弟子規》《三字經》等。
(二)將國學與游戲將結合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引入國學,這樣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參與度,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比如,舉辦國學閱讀比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選取《孟母三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卜式牧羊》等類似的國學經典小故事。實行接力比賽的方式,教師將報名參賽的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每位小組由5名學生組成,每名學生的面前都會放有三段話,每一段話都講述了一個道理,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答出每段話所指向的國學經典,學生在完成后經教師裁判審查正確后下一位同學才能開始比賽,若學生超出規定時間則整組比賽重新開始,累積時間最少的一組學生獲得最終的勝利。這種方式下能夠觀察出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游戲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又將知識點巧妙貫穿在游戲比賽之中,當學生感受到勝利的喜悅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認真閱讀和探究國學所表達的深刻意義,而失敗的學生同樣會為了下一次取得勝利而勤奮閱讀,不斷提高自身對國學的記憶能力和理解水平。
(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國學經典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國學經典,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學,進一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比如,在引入《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知識點時,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如果僅僅講解意思并不有助于學生深刻記憶和靈活運用,所以教師可以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準備一個漂亮的娃娃和一個破損的娃娃,然后同時給一位同學讓他把其中一個娃娃再送給另外一個同學,顯而易見學生都會將破損的娃娃直接給另外一個同學。這時教師可以向全班同學提問:“為什么我們自己都不愿意要的娃娃卻還要送給別人呢?”這時學生就已經處在知識點之中,教師再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點出來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夠更加理解和明白這句話所富含的意思。不同的國學內容有著不同含義的道理,當學生掌握和了解之后其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理解能力就會大幅度提高,對學習閱讀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四)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參與度,體現國學的應用價值。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純文字的閱讀無疑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需要教師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愿意閱讀,喜愛閱讀。比如,在國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國學內容翻譯成現代文,然后由教師說現代文,學生回答對應的國學內容,回答錯誤的學生則需要背誦一首古詩或者說一句經典名言。在這種有競爭性的課堂學習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加深國學內容記憶程度的同時也提高對國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國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還能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國學,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需要教師能夠明確引入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確保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及趣味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國學的獨特魅力,實現語文閱讀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何紅娟.淺析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48.
[2]梁秀紅.國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2019,(08):97.
[3]韓路嬋.淺談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完美體現[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58.
[4]陳芳,季曉勇.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完美體現[J].當代教研論叢,2014,(02):61.
[5]蔡勤.淺談國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完美體現[J].學周刊,2017,(02):179.
[6]王家軍.論小學語文國學經典閱讀[J].當代教研論叢,201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