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榮
2020年10月,東莞市麻涌鎮古梅中心小學被評為“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榮譽的取得,源于學校傳承“水鄉文化”的故土根脈;以“融教育”為品牌特色,以“融古通今,修己達人”為辦學宗旨,秉承“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呼吸、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以“3+1”為主線的“融匯課程”體系;以“六大習慣”為培養目標,踐行“培養有學校特質、歷史根脈、世界眼光、胸懷天下,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完整的人”的育人目標。“足球、粵劇、擊劍、科技”等特色項目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
一、“融教育”傳承“水鄉文化”的故土根脈
東莞市麻涌鎮古梅中心小學的前身為“鄉立古梅高等小學”,由麻涌向北坊人、著名藏書家莫伯驥先生于1906年創辦。百年老校,風雨兼程,薪火相傳。自創辦以來,學校始終以服務桑梓、造福鄉鄰為己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敬畏水鄉文脈,增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
“融”有“和”之意,“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孟子、荀子、孔子、老子的思想體系中,均蘊含了“融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學校地處麻涌鎮,位于東莞市西北部,地處珠江東岸,這里歷來重視教育,文風鼎盛,人才輩出,龍舟、曲藝在這里傳揚,素有“禮儀之鄉”“粵劇之鄉”的美稱。水鄉文化底蘊深厚,為“融教育”品牌注入豐厚的人文根脈。“融古今,燃未來”的辦學思想引領我們所有的教師,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關注個體生命的積極情緒體驗,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平臺,助力每一個生命的幸福成長。
二、“融教育”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呼吸,幸福成長
“融古通今,修己達人”,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呼吸、幸福成長,是“融教育”根植教育的沃土,打造品牌的核心理念。學校順應生命個體的成長規律,致力于打造一條根植本土文化、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個性發展、面向未來的創新“融教育”路徑。一是讓學習者成為內心充盈的創造者;二是讓教師成為有充分職業支持的創造者;三是讓家長成為終身學習的同行者;四是共同實現幸福成長的教育生態。
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呼吸、幸福成長,就是因地制宜,構建一所融“花園·學園·家園·樂園”為一體的、充滿濃濃綠意的精美校園,讓師生樂在其中,幸福、快樂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豐盈智慧的書香學園——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創新思維,靈活地將知識內化為無限的智慧;
打造心靈皈依的精神家園——積極營造溫馨、幸福、和諧的校園環境,孕育“家”的溫馨氛圍,使師生在這里享受民主、平等、尊重,品味寬容、信任和歸屬感;
營造暢享成長的發展樂園——營造快樂的成長環境,提供自主創新、活力無限的發展平臺,讓師生在這里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以430課程、社團活動、節日慶典為平臺,以“六個一”作為學生六年成長的核心要素:練就一身強健的體魄、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書一手漂亮的中國字、交一位志趣相投的書友、習一項高雅的愛好特長,為學生的潛能發展助力。
三、“融教育”催生“3+1”特色課程體系
在“融教育”理念引領下,我們積極探索并創建“3(多元)+1(個性)”特色課程體系,既包括學科課程,也包括活動課程;既包括顯性課程,也包括隱性課程,其呈現出的是一種大課程觀。在課程體系架構上,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整合,立足現有課程資源,圍繞學生發展需求進行改革、建設學校課程。
一是重組國家課程,把國家及地方課程縱向整合為“品行與修養、語言與文化、科學與探究、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實踐與創新”六大學習領域,這六大學習領域構成了“融匯課程”的基本架構。二是優化地方課程,整理、完善、優化地方課程。三是開發校本課程,有全員參與的《走進古梅——麻涌民俗》《走進古梅——禮儀讀本》《走進古梅——經典誦讀》 等特色校本課程,開設了六大類近 40 門具有本土特色的個性化課程。“1(個性)”課程即依據學生發展需求,將校本課程整合為公共類課程(必修)和自主拓展類課程(選修)兩部分課程,從而構成了學校課程的有機整體,擁有共同的培養目標,承擔不同的教育任務,履行不同的責任,分塊教學,相互滲透,互相補充促進,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從不同的側面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體系圍繞“融教育”的教育主題,劃分了“文脈傳承”“出彩藝體”“高階思維”三大課程群模塊,滲透于“基礎必修課程”“拓展共修課程”和“研究選修課程”三大課程層階,嘗試重構“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實施新模式。
“融教育”,助力每一個生命的幸福成長。近三年,學校先后獲國家、省、市、鎮的各項榮譽獎勵2500余項,其中,國家級26項,省級37項,市級249項。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省綠色學校”“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東莞市科普標兵學校”和“東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