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莉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使金融業的服務對象數量不斷擴大,新環境下商業領域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供給結構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基于此,高校必須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在商業經濟繁榮發展的新時代,新商科專業建設要根據市場變化,主動適應新商業人才需求,針對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優化創新,最終完成新商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改革。
關鍵詞:新商科;新金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1-0107-02
引言
社會背景的不斷發展變化,不斷催生出新的經濟形態,直接帶動新商科的創新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也不斷地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改革創新出更多的新的生產生活工藝。社會的生產、消費結構不斷地升級重組,傳統崗位的不斷更新為新建立的商業模式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對新商科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商科在經濟、產業的不斷變革中,逐漸提高了對人才的需求條件。所以,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需與社會企業需求相結合,尤其是財經應用人才,對實踐經驗的需求相對其他專業更為嚴苛,各大高校的教育體制創新迫在眉睫。財經類專業人才應在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基礎上,圍繞其專業特性以及社會需求,逐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促進財經應用人才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出新一代具有扎實基礎、職業素養的新商科人才[2]。
一、新商科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在我國經濟的發展轉型期間,高校的職業教育需要面對的是從“批量”教育向素質建設的轉變。所以,高校需改變現存的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人才的培養涉及教育體系的方方面面,從國家階層至學生家庭由上至下地構成了教育的大背景,但其核心還是學校教育[3]。教育在新商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新商科專業的建設應主動迎合社會對財經應用型人才儲備的需求,全面提升新商科各類專業的教學質量,以新商科的受教育對象為主體,深化財經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各專業的內部結構以及專業學習人數,結合財經專業應用人才的培養優勢,進一步創新和更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塑造,為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添磚加瓦。
二、新商科背景下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重職業技能輕文化素養。在目前高校的新商科類專業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把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放在了教育體系的核心地位,高校尤其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崗位的培訓能力,且過于強調學生的專業課程成績,類似于證書獲取、國家級競賽等級的獎項、各類就業創新成果的開發等,基本對新商科專業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無較多要求,甚至可以說是匱乏[4]。社會企業可以培養學生長期從事財經工作的不僅是因為實踐經驗的優化積累,更是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的支撐。所以,在進行新商科的財經專業人才培養時,由于高校過于把重心放在職業技能的培養上,輕視其文化素養的培養,導致高校的學生不能調整心態盡快適應社會企業的工作形式,阻礙了財經專業學生在企業中的融入以及發展,最終導致被企業所淘汰。
2.人才選拔機制建立存在缺口。人才的選拔是高校進一步培養新商科專業人才的基礎,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會在財經專業初始的理論學習階段(大一)設立較多的學生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礎專業能力。因此在對財經類人才選拔時,高校擬定的選拔標準往往以高校學生的公共基礎課以及專業能力課程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下的實踐成績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才的選拔以及能力的評定。參與評定的教師基本為專業授課教師和公共課授課教師,對學生評定的教師范圍有限,且教師在評定時會帶有主觀因素,甚至評分過程中會摻雜過多的情感因素,對于學生成績評定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視若無睹[5]。高校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對于綜合成績的過分重視,致使公共課成績突出但專業課基本能力欠缺的學生被盲目地調選為優秀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而公共課成績較差但專業課能力突出的學生得不到被培養的和進一步提升個人應用能力的機會。此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對學生的教學評定體系始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創新,在后期發現問題之后,高校再想要從根本上對問題進行修正,已經有些晚了。
3.高校與企業聯系渠道尚未打通。高校對于新商科專業下的財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基本歷程:第一,主要學習公共基礎課的基礎知識,為學生對于財經相關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第二,主要是學習財經專業的專業技能知識,使學生能夠獲取專業應用的基本能力,如:專業自我拓展能力、崗位的實踐能力等。第三,提供高校學生對專業實踐應用的機會,使財經類應用人才可以深入企業內部,從事相關專業的基層崗位工作,為以后可以配合參與企業的管理打下較強的執行能力基礎。按照此人才培養歷程,高校應在對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時,著重在第三歷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加大與企業融合的力度。但在高校的實際管理中,主要還是以校內的專業課程傳授為主,企業專家的客座技能培訓為輔。因此,這種情況大大縮短了財經專業學生的實際培訓學習時間,導致學生真正的專業核心技術掌握不夠牢固,高校與當地企業之間缺乏真正的互通性。
三、新商科背景下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構建財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機制。高校應將新商科的新思想帶入到教學工作中來,借助對社會現有的新的商業發展趨勢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調研研究,及時調整財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體系進行調整時,需邀請知名企業金融代表客座對改革過程全程旁聽,并合理采納專家提出的建議或方案,保證高校改革創新的新商科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符合當代企業的需求。在高校對財經專業的教育教學體制創新過程中,可以在其中加入教學質量診斷的環節,及時對體制實施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如“8字螺旋式教學診斷”,即在財經專業教學過程中,對細小的錯誤進行小螺旋式預警,再通過大螺旋的方式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在高校的財經專業課程教學中,設置日常教學巡查聽課員對財經專業課程的整體質量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通過對財經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抽查,以及對學生畢業設計的嚴加把控,更能全面掌握財經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水平和學習效果,對已畢業的財經專業畢業生,建立跟蹤反饋體系,定期抽查學生的實際應用情況,以便于在高校的教學機制中更好地優化創新[6]。
2.構建公平合理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高校對財經專業的人才選拔機制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對其綜合成績進行排名篩選的,在高校初期選拔出的能夠適應財經應用的對象中,其中一部分能夠在大學期間始終保持對財經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但絕大多數學生在大學后期的財經專業課程中學習的積極性明顯降低,或已經不想繼續創新學習。針對此類問題,應在財經專業應用型人才選拔時,確立出公平合理、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淘汰機制,改正學生“一勞永逸”的錯誤思想,對通過財經專業審核的學生進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專業技能考核,把在人才培養隊伍中專業考核不合格“渾水摸魚”的學生淘汰,且隨時選拔成績優異且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加入到人才培養的隊伍中來,這種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的建立可充分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督促學生的專業學習進程。
3.構建暢通無阻的校企融通機制。高校的財經專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到現代企業對財經人才的特定要求,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新商業企業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探討,在財經類專業優秀創新技能人才的就業與創業、財經類專業優秀創新技能人才的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財經專業的技術創新等三個方面與當地企業建立校企融通機制。主要為新商科類企業提供財經專業的技能共享和教師授課團隊的資源等,通過對新商科類企業的了解,可在高校的財經專業課程中設計更多的教學模塊,如:新商業實踐操作、技能大賽等。這樣可讓高校優異人才的技能得以充分地展現,供財經學生相互學習研究。對當地新商科企業來說,可以與高校展開更為深入的合作,通過自身擁有的專業技術以及強大的資本能力促進企業本身人力資源的開發。通過高校內財經專業導師與行業企業導師的雙向互動,可共同培養出財經專業領域所需人才。在高校學生就業時,企業前期的自主審核可為財經應用型人才更高效、快捷地提供就業渠道,也使得企業在校企通融機制中獲得部分酬勞,政府應對此類企業進行組合鼓勵,從而在高校財經應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推動命運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綜上所述,在國家經濟的不斷優化升級過程中,現代新商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金融的整個產業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新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高校作為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大背景對財經專業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通過與新商科企業的聯合,全力推進財經專業實現理論與應用操作的融合,抓住財經專業課程教學的難點,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新商科精英。
參考文獻:
[1]? 郭桂容.應用型新商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3):59-60.
[2]? 葉映,劉莎莎,余佩芩.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的柔性化培養模式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2):181-182.
[3]? 陳昕.新商科視閾下高職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2):51-52.
[4]? 伍耀規,任紅.新商科背景下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1):231-233.
[5]? 任繼永.基于產教融合的新商科專業群建設探索與研究——以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8,(47):100-102.
[6]? 朱一青,朱占峰,朱耿.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9,(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