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悅
【摘 要】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隨著高等教育發展帶動的學生工作內涵的轉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工作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本文針對“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進行研究,探索出自我管理,朋輩管理,系統管理三種模式,以期提升管理實效,助力構建思政大格局。
【關鍵詞】高校;三全育人;學生管理模式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的戰略目標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創新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對于構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培育當代優秀大學生,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現狀
近年來大部分學者的研究主要停留“三全育人”與思政教育方面,對于學生事務管理模式的研究很少。
在“三全育人”與思政工作方面,王潔(2017)結合目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實際,就“三全育人”體系的內涵、構建和應用方式以及相關的保障措施進行了探討。周玉(2019)簡要論述給予“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個性的必要性,闡述了在此背景下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的主要路徑。武娜娜,蔡金杰(2019)提出“三全育人”模式具有系統性、全面性、過程性特征,應從育人隊伍、育人階段、育人機制三個方面入手,提升思政工作實效。
在管理方法方面,張福明,李威,許文麗等人(2018)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想要更多地培養人才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胡軍衛,馮愛玲(2018)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討論了高校多校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對策。傅坤(2018)認為高校應該結合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和“三全育人”理念來搭建學生管理與素質培養的信息系統以提高學生管理方面的科學性、規范性和信息化服務水平。
在協同育人方面,左盼盼(2018)以“三全育人”機制為構建模式,進行了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進行了研究。梁浩(2017)同樣肯定了協同育人的作用,認為應該構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在教師作用方面,在“三全育人”視角下聶靖(2018)討論了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及履職路徑問題。李守業,姚樂(2016)對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進行了探析。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分析
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帶動的學生工作內涵的轉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工作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如下圖所示,以期提高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實效,在管理過程中做到管理育人。
(一)自我管理
JT系通過設置課外研學制度,借助課外研學平臺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課外研學共2學分,實踐內容形式不限,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專業講座、自主實驗、發表專業論文、自主創業、專業證書認證、學科競賽、專業興趣小組活動、專業小課題研究等。在校四年期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與愛好,自主選擇實踐時間和實踐方式,在完成約定的實踐內容并通過規定的考核后,取得相應的學分。通過設置課外研學這一實踐環節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外實踐的積極性,將專業實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延伸至課堂之外,形成多方位的實踐培養體系。
通過《課外研學》實踐情況的問卷調查了解到除20.5%的學生表示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外,其他都表示各種能力得到提高,其中最多的三項是專業知識應用的能力(44%)、文章撰寫的能力(51%)和計算機使用的能力(30.5%),這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以及就業和升學都有一定的益處。
(二)朋輩管理
JG學生黨支部自2018年開始便探索開展“一幫一,結對入黨積極分子”活動。在活動中,每一名學生黨員結對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結對人員從最初的11人隊伍逐漸擴展為17人隊伍。通過訪談交流,每月定期匯報總結等形式,學生黨員對入黨積極分子的生活、學習、實踐各個方面的情況展開深入了解,并幫助其解決近期疑難問題,積極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這種朋輩管理模式體現了互學互促精神,達到了“形式新穎、標準嚴格、全面帶動"的效果,彌補了以往師生黨員交流時的距離感和說教感。
(三)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可全面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實現學生信息記錄跟蹤化、數字化、立體化,為綜合素質測評提供依據,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JT系在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開發了系學生管理平臺。該平臺實現了班級任課教師(含系內及系外)、學生、輔導員、系教務員、系行政辦公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檔案查看、數據自查等功能。平臺的核心模塊可以記錄班級情況、學生個人檔案、考勤、學費、資助、獎勵、處罰、志愿服務等學生日常管理中經常涉及的16項事務。
從任課老師方面來說,教師可以在開課前,課程中通過查看班級檔案,了解班級概況、輔導員及班主任信息;通過學生檔案,了解學生個體的基本情況;通過查看考勤、懲罰情況,了解班級的重點關注對象;通過獎學金、志愿者、黨員等模塊了解班級的先進份子。老師通過查看學生生源地,希望幫助學生推薦工作,為當地企業引薦人才。
從學生方面來說,學生可以登錄系統查看系部通知,核對考勤記錄,查看志愿者時長等信息,各種申請表時尋找輔導員索要信息,亦可通過系統查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從輔導員方面來說,該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管理的效率,平臺精確記錄了學生各方面的情況,輔導員不必再游走于各個管理平臺及檔案資料中查找學生信息,亦可逐漸擺脫通過多個QQ群發布信息的老舊管理模式,更加推動了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實現進程。
從教學、行政管理人員方面來說,可以免去向輔導員索要學生信息、通過第三方向學生轉達通知的麻煩,提高了辦事效率。
三、不足之處
(一)自主習慣培養難度較大
在這些新型的管理模式下,無論是借助朋輩,還是信息化手段,對于學生的自覺性要求都比較高。目前的大學生的自主習慣普遍較差,單純依靠制度約束無法在全過程激勵學生,最終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朋輩管理后勁不足
朋輩管理對于學生本身素質要求較高,如若助人者主動性不高,表率作用不突出加上工作開展形式單一,雙方的積極性會在后期受到很大影響,以致工作不能及時落到實處,對管理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三)系統開發投入較大
借助信息化平臺來進行學生管理首先需要一個可靠的平臺保障,這對人力和財力要求都比較高。平臺建設完成之后仍有許多硬件和用戶行為習慣方面的困難有待克服。但是長遠來看,科學管理可以提高學生工作的效率,全程跟蹤記錄大大提高了綜合評價體系實現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在大多高校尚在起步階段,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過程中都存在不同亟待解決的問題。自我管理、朋輩管理和系統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傳統模式中的問題,但尚存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浙江 嘉興3141051)
參考文獻:
[1]周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研究[J/OL].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05):92-94[2019-06-10].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23.1143.G4.20190522.1659.062.html.
[2]武娜娜,蔡金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8).
[3]張福明,李威,許文麗,彭欣榮.“三全育人”理念引導下的學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22).
[4]胡軍衛,馮愛玲.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多校區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8(19).
[5]左盼盼.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以“三全育人”機制為構建模式[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1).
[6]方長樂.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