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教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為了有效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需要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思,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文章圍繞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引思活動進行闡述,旨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讓學引思;思維;問題;教學
一、 引言
英國教育家培根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睌祵W教學的真諦在于思維教學,就是教給學生正確的思考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懂得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運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各種難題。到了高中階段,基礎較弱的學生會感到學習上的吃力,那就是沒有形成以思維學習的習慣,未能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體系,這就需要教師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體驗數學思維過程,幫助他們形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好習慣。數學思維的培養絕非一日而成,需要教師悉心的培養,方能達到潛移默化地效果。
二、 教師加強引導,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做好基礎知識的講授以外,還應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多思考,生成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思維能力,并且品嘗到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獲得強烈的學習成就感,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要做一名循循善誘的指路人,巧妙設計教學環節與內容,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這樣才能構建出良好氛圍的數學課堂。例如,在進行幾何中《橢圓》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制作畫圖工具的操作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畫出橢圓,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并且由此引發各種知識的碰撞,生成新的數學知識,不但能夠鞏固學習效果,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這種積極的狀態以后,學生就會主動去思考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他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并且用心去識記、理解,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在進行上述活動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教師應當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發現問題;第二,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給出表揚與肯定,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態度;第三,操作活動不可占據過多時間,教師不能對操作活動產生依賴性,此類教學手段畢竟只起輔助作用,重點是以操作帶動學生的思維,引發他們對于操作中問題的思考。
三、 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認知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闭f明了問題和思維之間的密切聯系,而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來說,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運用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培養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科素養。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采取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構建出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力,使他們迸發出探究問題的熱情。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從生活實際中取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出符合教學需求的問題情境,從而體現出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思想,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之前,教師不妨創建出這樣的情境:為了制止酒后駕車的危險行為,我國交通法規定:在酒精檢測中,每100mL血液酒精含量為20mg-79mg的,為酒后開車,酒精含量為80mg以上的,為酒后駕車。大量報告顯示,一個成年人在45分鐘內飲用一瓶啤酒、三杯茶,5分鐘后的測試結果為60mg,如果隨即開車的話,就是酒駕。假設某公司經理在宴會中飲酒,其酒精含量為300mg,宴會結束后,他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時50%速度在降低,那么請問他至少要休息幾個小時以后才能開車返回公司?如此生動的情境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就引出了等比數列的概念。
四、 創設認知情境,刺激學生感官系統
升入高中階段后,許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感到較為吃力,這是因為高中數學知識量較大,并且抽象性的知識點較多,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及時走出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新課程改革強調了情景教學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落實新課改精神,廣泛開展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生動、立體的情境中感受知識的含義。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準確理解所學內容,鍛煉數學思維,進而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進行“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來構建情境:“通過之前的學習活動,想必各位同學都學到了兩條直線的平行、垂直和相交三種關系,以及平行或垂直關系的充分必要條件,那么就有一個新的問題:已知點的坐標和直線方程,怎樣才能求出點到直線的距離?求出直線與直線之間的距離?”學生頓時進入思考狀態,教師在課件上展示出平面直角坐標系,并且注明直線方程和點的坐標,引發學生進行討論,最終獲得最佳解決方法。由此可見,情境創設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有效連接舊知識,促使學生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本知識,顯示出課堂學習的層次性。以情境創設的方法展現教學內容,總是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反饋。
五、 設計互動游戲,激發學生認真思考
布魯納曾提出:“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比绾问箤W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是檢驗教師教學藝術的關鍵,而游戲教學則有著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十分適用于高中數學課堂。一般來說,高中數學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為目標,知識點包含許多抽象內容,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著不小的要求,而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就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互動游戲,一方面可以優化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師生之間開展交流,促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函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擊鼓傳花”的課堂游戲,讓學生依次回答提問,并留給每人5分鐘時間進行思考,假如學生回答不出,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小組求助,仍然回答不出的話,就繼續“擊鼓”,由下一位學生來回答。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問題,給予獲勝的同學小獎品。對于如此有趣的課堂游戲,學生紛紛涌起強烈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其中,獲勝的幾位學生更是表現得非常活躍和興奮,學生們對函數的知識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不難看出,通過互動游戲的設置,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激發,他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到了游戲中,教師的教學也實現了趣味化與實踐化,達到了最佳教學效果。
六、 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小組合作是常見的教學方式,開展小組合作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養成團結協作的寶貴精神,和其他小組成員交流、分享學習方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將全體學生進行適當的分配,組成若干學習小組,從而為學生創造理想的學習空間,自由地探索未知的空間,開展自主思考,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當遇到小組合作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瓶頸,找到正確的答案。在探究問題的設置上,教師應當根據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設計出合適的問題,學生經過積極的探究后獲得成功的喜悅,這便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所在。例如,就有這樣一道題:1+3,1+3+5,1+3+5+7,探究其中的規律。學生立即開展了小組合作探究,將這三道式子相加,得到4,9,16三個結果,但并未發現有何規律,于是教師啟發道:“同學們觀察這三個結果之間有什么規律呢?”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發現了令他們驚訝的結果:4,9,16分別是2,3,4的平方,接著教師鼓勵學生繼續計算下去,于是學生繼續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計算,學生共同總結出1+3+5+…+(2n-1)=n2的規律。不難看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顯著增強,合作探究的能力更是得到了有效培養。
七、 開展多變多解,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現代教育提倡解放學生的思維,打破傳統觀念的限制,從而使學生建立起靈活開放的思維體系。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來說,教師也不必拘泥于“標準答案”的范圍,而是應當鼓勵學生嘗試“一題多解”“多變多解”的練習,積極探尋多種解答方法,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為活躍,始終保持熱情的學習態度,在深入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成績。例如,在學習“利用函數性質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時,這就是一次實行“多變多解”訓練的契機,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一元二次方程,并提問學生:“怎樣判斷該方程是否成立?”有的學生回答:利用數字代入方程進行計算,然后觀察函數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另外的學生提議運用“轉化”的方法,把方程轉化成函數,徹底以函數的思想方法來尋求答案,即該函數是否存在解集。接下來,教師就教給學生利用函數的方法判斷方程解法的方法,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幾道習題,從而進一步強化“多變多解”的思想,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增強。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強調“一題多解”和“多變多解”的思想,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有著積極的影響,學生在完成多變多解訓練的同時,也使得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收獲了多重效果,讓高中數學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八、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我們的重要任務,關系到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形成,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應當在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實施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究,從而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陸永剛.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析[J].信息化建設,2016(6).
[2]王建成.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措施[J].亞太教育,2015(29).
[3]白奕波.高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成因及突破[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8(20).
[4]孫佳劍.互聯網時代下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J].高中數學周刊,2017(6)
作者簡介:孫娜娜,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