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如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是得到了我國政府和各大高校的支持和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理念,讓更多的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實現成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內容,更是二者協同發展的本質要求。尤其是在新時代的發展形式下,實現兩者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各大高校的教育改革,推動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協同的角度來論述其運行體系,為實現高校創新創業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 協同發展
【課題項目】此論文為吉林省高教學會2020年度高教科研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協同創新理念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合作聯盟機制研究,課題編號:JGJX2020D48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023-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現實條件分析
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各個國家均有發展的歷史,最初發展起來的是在西方國家,西方國家通過對大學生開設相關的課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深刻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教師會帶領學生完成相關的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發展能力。久而久之,在對大學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1]。從我國的教育歷史發展來看,我國的各大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依舊是處于起步探索的階段,如何將創業創新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國各大高校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協同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國的各大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創新的理念與其相結合,更要積極地給學生灌輸創新的理念和想法。讓大學生對于創新有更多的接觸,很好地實現兩者的融合,才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方面。另外,在面對當下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原有的基礎學科進行,在保留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創新出新高度,在各類教育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二)創新理念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路徑
對于創新理念,我國的眾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詳細論述,一致認為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念是推動大學生走向實踐的關鍵環節。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更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這樣,各大高校就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針,使自己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理念不斷地滿足當下社會的需求,積極地做好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為此,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需要時刻做好創新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的實踐發展能力。與此同時,目前我國有著規模最為龐大的人才資源,這也是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最大的“寶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應用于社會生產實踐勢在必行。
(三)創業教育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題
“萬眾創新”已經成為社會前進的主流,給大學生灌輸創業思路和想法有助于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理念,讓大學生更多的去體會創業的艱辛和社會的辛苦,使得更多的畢業生能夠高質量的畢業就創業。為此,高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大學生灌輸相關的理念,調動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創業活動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使得高校能夠擁有更加完善的大學生創新教育體系。
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教育融合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融合不足
大學生創新創業目前已經是高等教育中一個不可回避的事情。創新的內涵不僅僅涵蓋高素質和高意識水平,還要求學生具備發散思維,能夠另辟蹊徑找到創新點,對于這些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思想教育不僅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政治素質,在教育過程中對哲學問題等思考能夠鍛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但是當前大部分高校內只是通過書本上的理論來解釋創新的含義和作用,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不足,這使得學生獲得的創新信息沒有實際意義,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另外很多高校政治理論教學部與創新創業部門所屬不同分支,使得二者之間聯系甚少,不能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對接,做不到系統的規劃,這也是導致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教學方式需要改善
一方面,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處于填鴨式階段,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并非以學生為主體,不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與啟發,而是強調死記硬背,這樣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很多枯燥生僻的概念,這樣就使得課堂缺乏活力,學生學習態度懶散,課上被動學習。另一方面,課程內容過于單調,課本種類繁多,但核心就是圍繞著中國近現代歷史與改革后的社會發展進程等重要事件展開,教師需要將重大歷史事件與當前社會現實相聯系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得課堂與學生產生共鳴。
(三)高校中的師資不夠完善
創業教育是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開設的一門課程,因而對教育者要求不僅能夠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還要對社會發展走向有良好的預測能力。只有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才能保證課堂質量。但現有的高校中缺乏創業教育的專職教職工,在一線授課的老師大多數是從事經濟管理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經驗。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大學生創業實踐發展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高的扎實的理論基礎。創新是各行各業的核心,無論是創造市場機遇還是對未知風險的評估都對依賴于縝密的思維。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根本的方法上為大學生提供創新的靈感。其次,在整個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會涉及很多活動與實踐,學生能夠在期間對人、事、物的不斷探索與琢磨,不斷的領悟與反饋,這非常有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事實,為未來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有效地將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既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樣化發展,教師在教授理論的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合,從而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有效合作。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發展能力和水平。
(二)有利于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
一方面,思想教育的作用是多樣的,在涵蓋馬列思想、信念信仰之外,還涉及方法論與創新精神,因此,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三觀,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做出更多的指導性工作。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實現教育方式的改變,推動人才全面綜合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可以提升大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的角度,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喚醒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業規律和特點,有利于推動大學生順應社會時代的發展,完善人才培養的模式。
(三)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和水平
高校對大學生傳授創新精神,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發展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也可以幫助一些想要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實現創業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面。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既能夠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擁有探索的精神,也會傳授很多創業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將心思用在學習上,還能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降低大學生抑郁的比例。
四、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路徑
如何有效地實現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是實現高校教育發展的重要體現,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教育理念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新時代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和必然趨勢。為此,各大高校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銜接。
(一)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思維,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
對于如何有效地將二者實現融合,我國眾多的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本文從協同論的角度來論述該理念,可以實現1+1>2的效果。
1.高校要高度重視,構建二者協同發展的理念基礎
我國的各大高校作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重要陣地,不僅要積極儲備高校優秀教師,更要轉變理念,改變以往的教育培養模式和方法,開設適應兩者相結合的課程,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
2.改變高校教師的教育觀念
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兩者實現有效地融合,從而既可以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又可以推動教育理念的變化,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
(二)轉變教學方法,實現課程的有效銜接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對該課程進行變化,轉變教學方法,運用相應的教學技巧,有效地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
1.轉變課程設置,實現有效銜接
為了更好地實現兩門課程的銜接,需要將兩門課程重新安排,推動課程的有效銜接,比如,高校應該將從企業獲得的最為主要、真實的市場信息作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中之重,并且以此作為課程改革的導向,不斷豐富教學知識。同時,各個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交流會對學科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交流,從而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
2.調整課程內容,實現內容上的互通
有效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實現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授創業的課程中,可以適當地講授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加入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甚至可以加入一些創業成功經驗的分享等。
(三)壯大師資隊伍,推動優秀創業人來到高校課堂
根據高校內師資力量不均衡,教師能力與創業課程不匹配等問題,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在社會上招攬優秀的企業家,組織企業高管走進校園或者通過各種特聘老師與講座的方式讓社會上最鮮活的案例來到講桌上,從而改變教學成果。這一過程中高校也要拿捏教育內容的標準,達到最佳契合促進社會發展與學生價值實現的目標。例如,在選擇企業家時,可以先從當前國家最急缺的行業入手,通過這些人的綜合實力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精神。
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能夠決定大學生的道德水平與創新發展能力。所以思想政治教學實踐應該得到國家、社會、高校的重視,保證各項改革措施和創新思想具有合理性和可實現性;另外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加大與高校之間的聯系,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為高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學生的困惑,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雨婷.簡述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西藏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啟示——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11):47-49+52.
作者簡介:
柴倩倩(1987-),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